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特岗教师 > 特岗题库

> 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1.31)

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1.31)

2023-01-31 11:12:35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883 编辑: 王老师

库课网校

  1.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其主体部分是( )。

  A.讲义和参考书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授提纲和讲义

  2.教育者、受教育者认识到了教育目的的重要性,并由它来指导实践,在教育活动中就会以更强烈的责任感、更饱满的热情、更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这是教育目的的( )。

  A.平衡作用

  B.评价作用

  C.激励作用

  D.导向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可划分为不同阶段,其中( )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5.“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体现了思维类型中的( )。

  A.直觉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教材的内容。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因此,C选项正确。

  综上,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C选项。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调控作用。

  A选项,平衡作用不属于教育目的的功能,属于干扰项,排除。

  B选项,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的评价,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

  C选项,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不仅能够指导整个实践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努力。教育者、受教育者认识到了教育目的的重要性,并自觉接受它的指导,在教育活动中就会以更强的责任感、更饱满的热情、更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总之,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D选项,教育目的对育人标准的规定及其所体现的超前性和理性,使它具有导向性。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综上,AB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结构包括:(1)引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其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因此B选项正确。

  选项A,引起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的前提和基础,不是中心环节,因此A选项不正确。

  选项C,巩固知识是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符合题意。

  选项D,运用知识是学生通过练习和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节,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综上,ACD均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

  选项A,榜样示范法指的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选项B,陶冶教育法指的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对受教育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选项C,说理教育法即说服教育法,指的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选项D,品德评价法指的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包括奖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体现的正是用优秀管理者作为榜样,通过榜样的自身行为来影响被管理者。因此选项A正确。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类型。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个方法。根据题干描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正是发散思维的体现,故本题选C选项。

  A选项,直觉思维也被称为“非逻辑思维”,是一种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B、D选项,聚合思维也称为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综上所述,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习题库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