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指南

>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猜题卷及答案(3)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猜题卷及答案(3)

2017-01-12 15:26:49 来源: www.kuke99.com 阅读: 1414 编辑: 超老师

库课网校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是( )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A.0~3岁

  B.0~6岁

  C.0~12岁

  D.0~18岁

  2.幼儿的认识活动主要以( )为特点。

  A.具体性和逻辑性

  B.抽象性和逻辑性

  C.具体性和形象性

  D.抽象性和形象性

  3.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体现了幼儿心理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

  A.稳定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顺序性

  4.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象是( )。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5.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不接受的结论是( )。

  A.独生子女发展中,存在某些生活环境上的特殊性

  B.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C.家长的错误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个性和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D.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存在显著差异

  7.下列各项表述,不是幼儿语音意识产生的表现的一项是( )。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8.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访问法

  D.测验法

  9.儿童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它制约着个性的发展。

  A.兴趣

  B.自我意识

  C.气质

  D.能力

  10.强调人生成功因素中( )的决定性,使“智商决定论”成为历史。

  A.能力

  B.个性

  C.智力

  D.情商

 

 

11.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品行障碍之一,属于( )。

  A.情绪障碍

  B.神经症性障碍

  C.一般行为偏异

  D.心理疾患

  12.蒙台梭利认为合乎科学的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给儿童创设一个( )的教育环境。

  A.自由

  B.集体

  C.温馨

  D.有秩序

  13.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是( )。

  A.游戏

  B.学习

  C.上课

  D.运动

  14.( )是审美体验的开始。

  A.审美联想

  B.审美评价

  C.审美感知

  D.审美想象

  15.教师与家长谈话时以采用( )进行交谈为宜。

  A.专业术语

  B.方言

  C.儿童语言

  D.日常用语

  16.下列哪种情形是运用讨论法教学中应该避免的?( )

  A.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B.提供孩子们充分自由的氛围

  C.设法让孩子们感觉到轻松愉快

  D.发现孩子说的不正确时立刻制止

  17.小明在滑梯上突然被小朋友从后面推了一下,飞快地滑了下来,吓得大声哭叫,下列哪种处理方式最为合理?( )

  A.立刻制止小明哭叫,力图尽快恢复秩序

  B.察看小明是否受伤,同时不制止他哭,让他把内心的恐惧发泄一下

  C.马上寻找闯祸的小朋友,批评他,以安慰小明

  D.旁观

  18.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 )。

  A.全园教育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行为目标

  19.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这是( )对儿童的影响。

  A.物质环境

  B.精神环境

  C.艺术环境

  D.自然环境

  20.教师自制一个测验一带孩子参观理发店,然后引导孩子描述观察到的事物,根据幼儿的回答对幼儿的观察力作出评价的方式属于( )。

  A.标准测验法

  B.教师自编测验

  C.观察法

  D.谈话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21.简述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

  22.为什么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 23.角色扮演法的心理效应。

  24.幼儿保健常规的任务有哪些?

  25.简述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原则。

  26.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27.试述幼儿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

  28.论述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裤子尿湿以后

  29.晚饭后,小朋友都到活动区玩玩具,等待家长的到来。只有玲玲躲在厕所里哭着不肯出来。我(老师)走过去,轻声问她:“你怎么了,可以告诉我吗?”她说:“刚才上厕所时,我的裤带儿太紧,脱不下来,所以……”听了孩子的一番话,我向她笑了笑,说:“没关系,别的小朋友不知道,老师替你保密,咱们不跟别人说。”她听我这么一说,马上点了点头。为让她放心,我还跟她拉钩儿,发誓保密。

  我把她带到寝室,帮她把裤子换下来,盖上被子,等她家长来接她。我看她表情很不自然,便问她:“你在家帮妈妈干活儿吗?:’她马上兴奋地说:“我有时帮妈妈干活儿,妈妈夸我是好孩子。”我说:“老师也觉得你很能干,是个好孩子。不小心尿一次裤子算不了什么,以后有尿要早点尿,不要穿裤带太紧的裤子,万一解不开裤带要及时告诉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老师小时候也尿过床呢,每个大人小时候都尿过床,也都尿过裤子!”她听了先是一脸的惊讶,随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笑得那么真诚。

  以上案例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德育过程的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老师的言行如何体现了这一原则?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4分)

  30.请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份“环境保护”的教育主题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故选B。

  2.C【解析】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具体表现在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和表象。故选C。

  3.B【解析】儿童心理的发展与其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都是在幼儿时期,其心理活动的水平也各不相同,这显示出了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故选B。

  4.A【解析】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象的,属于经验性想象。故选A。

  5.C【解析】前运算阶段是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故选C。

  6.D【解析】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故选D。

  7.B【解析】语音意识是对自己或他人发音强弱等特点的知觉。B项“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说明幼儿言语能力,不说明语音意识。故选B。

  8.A【解析】实验法可以按实验场地的不同,分为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自然实验:是在实际自然的情景中进行,只能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但能较长时间地持续进行。实验时间较长,但其结果便于推广。在幼儿园里面教师平时用的最多的就是自然实验法。故选A。

  9.B【解析】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故选B。

  10.D【解析】智力是智商的内容,而同情、独立、智力、关爱则属于情商的内容。强调人生成功因素中情商的决定性,鼓励人们探索自身特殊的潜能和目标,启发人们内在最深处的价值与渴望,转化思想为实际的生活,认为智力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而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些使“智商决定论”成为了历史。故选D。

  11.C【解析】当儿童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抢夺别人的东西、掷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引起别人与其争斗。一些心理专家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攻击行为模式而学习来的,并由于这类行为所造成的环境后果而得以维持,就是说“模仿”和“强化”是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机制。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对于挫折的反应,常常是由于儿童想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受阻而引起的,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因此攻击性行为是一般行为偏异。故选C。

  12.A【解析】蒙台梭利认为如果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必须是使儿童获得自由,这种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然表现。故选A。

  13.A【解析】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故选A。

  14.C【解析】审美感知是审美体验的开始,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故选C。

  15.D【解析】教师与家长谈话时以采用日常用语进行交谈为宜。故选D。

  16.D【解析】发现孩子说的不正确时立刻制止,违背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故选D。

  17.B【解析】此种情形下,最合理的处理方式是:察看小明是否受伤,同时不制止他哭,让他把内心的恐惧发泄一下。故选B。

  18.C【解析】幼儿园月、周计划属于近期目标。故选C。

  19.B【解析】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精神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故选B。

  20.B【解析】从题干“教师自制一个测验”可以得出幼儿教师采用的评价幼儿观察力的方式是教师自编测验,而不是教师直接使用已经编好的标准测验量表进行测验幼儿的发展,进而评价幼儿的发展。观察法评价幼儿的发展指的是教师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评价幼儿发展,而不是幼儿作为观察主体。谈话法在本题中有涉及,但主要的评价方式是测验法。故选B。

 

 

  二、简答题

  21.答: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三类。

  (1)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言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如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聊天,老师的讲课、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等。幼儿期的言语主要是口头言语。

  (2)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人借助于文字而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也就是写出的文字、看到的文字,它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写作、朗读、默读。书面言语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自己一个人对自己发出的声音,是自己默默无声地思考问题的言语活动。

  22.答: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理解而进行的。理解使记忆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以便于记忆,如人在记忆某个公式时,知道了公式所表达的含义,则记忆的时间会更长久,记忆效果会更好。

  (2)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的单位或系统。

  23.答:儿童玩角色游戏,对其自身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儿童在角色游戏中认真地模仿着各种角色的最优品格,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着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这种能力的获得对以后成长至关重要。可以促进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纠正不良行为。这种特别的新颖性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效应,使儿童品质和心理上的新需要都得到了满足,是与非、守法与违法分辨得更清楚,心理品质能力也得到明显的发展。但是完全放任自流的角色游戏,往往出现内容不健康、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儿童的世界观以及身心的发展,老师要在充分发挥孩子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同时进行合理的指导。

  24.答:(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加强生活护理及教养,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2)重视营养管理,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膳食,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防止发生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

  (3)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并对儿童进行生长发育检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医学矫治。

  (4)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接种、消毒隔离等项工作,控制及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5)开展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及抗病能力。

  (6)开展安全教育,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7)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园舍、场地、设施等应符合安全、卫生和教育的要求。

  (8)培养儿童,使之具有良好卫生生活习惯、健康的适应性行为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5.答:(1)相互尊重原则。家园(所)有效合作的前提是保教人员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尊重。只有相互尊重双方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配合和合作。

  (2)及时反馈原则。一方面幼儿园要注意随时搜集家长对幼教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将建议和意见的处理结果及时向家长反馈,争取家长的谅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家长也要随时了解幼儿园针对幼儿发展和家庭教育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并将孩子的情况和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时向园(所)反映,以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把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要求适度原则。幼儿园向家长提出的要求应当切合实际,是家长能力和物力所能达到的,不能苛求;同时,要体谅家长的困难,在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方面尽力给予帮助,以加深彼此之间的融洽感情。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也要认识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自己应尽的职责,要主动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要求,积极配合保教人员的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6.答:(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它指明了幼儿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成就。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它是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相应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而选定的幼儿能够学、应该学、适宜学的知识和经验,包括概念、方法、态度和技能的学习等。

  (3)课程组织。课程组织是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对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包括教育内容、活动方式、材料和环境、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方式等加以编排、组合和平衡,以使课程的实施有序化、结构化和适宜化,从而产生最优的教育效应,最大化实现课程目标的工作。

  (4)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以课程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提供调整信息。

 

 

三、论述题

  27.答: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这些例行的活动可以反应幼儿的个性特点,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及行为方式去行动的;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时候行为没有任何的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反应儿童最本质的一些特点,如打针、争吵时孩子的一些行为更直接反应他们的个性特点。

  (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一般而言,所作的纪录最好包括以下内容:①当时的环境,包括场所及人员;②教师与孩子的关系及教师对孩子的注意程度;③教师要求与否,是个别要求,还是统一要求;④幼儿对教师要求的反应;⑤幼儿的整个行为过程;⑥幼儿的活动结果或效果如何。前三项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影响幼儿行为的外在因素、幼儿行为的起因、兴趣状态,后三项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幼儿行为表现。但要注意,这六项并不是像填答卷似的逐个回答,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的方式记录下来。

  (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要完全依据实际观察,要将幼儿的多次行为综合起来,而不是孤立地从一次活动出发。评价要客观,不能想当然。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

  28.答: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遗传。①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个别特点的因素之一。

  (2)环境和教育。环境:广义上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狭义是指个体生活于其中,并对其身心发展自发地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营养和保育条件可以使儿童机体获得正常的生长发育,而外界适宜的环境刺激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没有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就不可能有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用一定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引导和影响活动。学前教育也是一种环境,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学前教育有专职教师;②学前教育有明确的目标;

  ③学前教育是一种最简捷、系统的影响儿童的方式。

  适宜的环境与教育有利于促进新生儿智力的发展,在智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环境对智力发展影响最大。环境和教育,不仅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儿童自身的能动性。儿童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儿童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儿童在发展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另外,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没有儿童自身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儿童的发展绝不是某一种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地、系统地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对儿童的自身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

 

 

 四、材料分析题

  29.答: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把对学生严格的要求与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结合起来。这条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严格要求学生;③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既要严肃批评,又要热忱帮助,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杜绝冷嘲热讽、揶揄挖苦等伤害学生感情的做法。

  案例中的老师在幼儿尿裤子之后,既没有责备她,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稳定了幼儿焦急的情绪,又帮助幼儿换掉裤子,同时又真诚地与幼儿交流小时候的经验,反映了对幼儿的爱与尊重;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幼儿以后要注意避免该问题再次出现,表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这位教师用实际行动体现了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五、活动设计题

  30.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使幼儿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培养幼儿从小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有积极参与环保的初步意识。

  (2)向幼儿进行宣传教育,使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懂得“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保护好她”的道理。

  (3)在制作宣传牌的过程中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培养幼儿动脑、动口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利用户外活动或郊游的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小朋友知道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园。

  (2)幼儿准备:收集有关地球变热的资料和图片;事先了解有关地球变热的知识,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请小朋友一起念儿歌《地球妈妈是我家》,引出课题。

  (2)基本部分:

  ①请小朋友一起看课件,听故事《地球妈妈变热了》。

  ②请小朋友说一说“地球妈妈”为什么变热了。

  ③看课件老师总结地球变热的原因:科学家分析了地球变热的原因,认为主要是人类自身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比如,砍伐森林树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减少了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森林和牧草等植被。还比如,海洋上船舶航行,污染海面,尤其是油污染海面,使海水不能正常地吸收二氧化碳。更主要的是工业发展,兴建许多工厂,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烟囱冒烟,汽车排放废气等,增加了很多二氧化碳。三者加在一起,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猛增。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就像给地球盖的屋顶,愈来愈厚,地球表面散发的热量无法散到宇宙中,都被二氧化碳阻挡了,这就叫“温室效应”。也就像我们到玻璃暖房一样,太阳光可以照进来,热量散不出去,屋子里就暖和了。

  ④看课件让小朋友了解地球气候变热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地球变热使居住在地球上的广大居民受到热浪的袭击,天气少雨、干旱,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由于地球气候变热,南极冰山也会渐渐融化。冰山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那么许多沿海城市就会被淹没,整个地球就将面目全非。

  ⑤“地球妈妈”变热了,就像我们小朋友生病发烧了一样。“地球妈妈”生病了,那我们怎么办呢?请小朋友讲一讲如果你是“地球医生”你会怎么给“地球妈妈”治病呢?

  ⑥看课件,总结日常生活中防止地球变暖的措施:出门时尽量乘坐公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