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指南

>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

2020-12-01 11:21:57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5326 编辑: 苏老师

库课网校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答案已发布,本文所发布的章节答案为第一节:感觉和知觉(刷题四)。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刷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变化量)。

  2.【精析】C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听到可怕的声音会让人感觉到冷和起鸡皮疙瘩,这是由听觉引发肤觉的现象,故属于联觉。

  3.【精析】C联觉是指一种感受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听见小刀刮竹子的声音会感到不舒服,是听觉引起了其他感觉(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故属于联觉。

  4.【精析】B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题干中的乐曲(听觉)使人产生了视觉联想,属于联觉现象。

  5.【精析】A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部分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将图中的各元素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我们会将其知觉为三角形和圆形,因此反映的是知觉的整体性。

  6.【精析】A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部分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题干中四条分割的线段,人们却将其知觉为正方形这一完整图形,是从整体来感知的,因此反映的是知觉的整体性。

  7.【精析】A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这属于知觉的理解性。幼儿和成人对于画的认识不同,是因为知觉的理解性存在差异。

  8.【精析】D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投射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丁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投射到学生身上,是投射效应的体现。

  二、简答题

  【参考答案】(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题干所描述的“香味”“外观”“果皮”都是苹果的个别属性,故由此引发的心理活动是感觉。

  2.【精析】D感觉是认识的开端,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3.【精析】A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根据题干中的“强度范围”可知是感觉阈限。

  4.【精析】C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越高,差别阈限越小,即越能辨别刺激的微小变化。题干所述表明,品酒师辨别酒精变化的能力很强,即差别感受性高。

  5.【精析】B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题干意为: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这是感觉适应中的嗅觉适应。

  6.【精析】C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晚自习突然停电”是由亮处转入暗处、感受性上升的过程,属于视觉的暗适应。

  7.【精析】C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感受性下降的现象。晚上在强光灯前的适应属于明适应。

  8.【精析】D同时对比是指两个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所引起的感觉对比现象。继时对比指两个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所引起的感觉对比现象。白纸上的黑字比灰字明显是感觉的同时对比。

  9.【精析】A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现象。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继时对比现象。题干中吃糖和橘子的先后顺序表明是继时对比。

  10.【精析】B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又叫感觉后像。视觉有正后像和负后像之分。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的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的叫负后像。题干中绿花的后像是红花,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所以是负后像。

  11.【精析】B有些人由于某一感觉器官有缺陷,他们可以从其他健全的感官中得到补偿,即感觉的代偿。题干所述的盲人用灵敏的触觉来代替视觉缺陷,即属于感觉的代偿。

  12.【精析】B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歌声让人觉得甜蜜、气味让人觉得辛酸都属于联觉现象。

  13.【精析】A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颜色即视觉使人产生冷暖的温度觉,是联觉现象。

  14.【精析】B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朱自清的散文将各种感觉现象联系在一起,由此产生了联觉,如光与影的旋律、渺茫的歌声。

  15.【精析】D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人们认出“一面红旗”是对“红旗”的颜色、形状等属性的整体的感知,因此是知觉的活动过程。

  16.【精析】C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猎人优先将禽兽作为知觉的对象,樵夫优先将柴草作为知觉的对象,说明他们知觉的选择性存在差异。

  17.【精析】C知觉的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在噪音和喊声中,将别人对自己名字的叫喊声优先加以选择,是知觉选择性的体现。

  18.【精析】B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使用彩色效果比黑白效果好是因为彩色更容易被区分出来,体现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19.【精析】C把知觉的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课堂上,对于重点内容,教师的声音提高、语调放慢,更容易使这些重要知识点成为学生知觉的对象,符合知觉的选择性。

  20.【精析】A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学生在知觉时容易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兴趣的信息,而老师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讲述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这是知觉选择性的体现。

  21.【精析】C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之一。军事上的伪装能使对象和背景差别变小,不易被人发现,因此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22.【精析】A知觉的选择性是指把知觉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用红笔画出重点是红色更容易作为知觉选择的对象,故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23.【精析】B把不完整的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过程是知觉整体性的体现。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一部分”“残缺”“完整”,可知是知觉的整体性。

  24.【精析】A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知觉对象中强度大的组成部分对事物的知觉有重要的意义,它往往决定对知觉对象的整体认识。人的面部特征是我们感知人体外貌的强度较大的刺激部分。只要认得人的面部特征,不管他的发型、服饰等如何变化,只要面部没有变化,就依然能够认出来。

  25.【精析】C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部分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影响知觉的整体性。同样一些部分,处于不同的结构关系中,就会成为不同的知觉整体。例如,把相同的音符置于不同的排列顺序、不同的节拍和旋律之中,就构成不同的曲调。如果曲调的各成分关系不变,只是个别刺激成分发生变化,如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或不同的人来演唱,就不会改变我们对其歌曲整体性的知觉。因此,题干所述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26.【精析】D“窥一斑而知全豹”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到全貌,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是知觉整体性的体现。

  27.【精析】B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事物时,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题干中植物学家与木匠的经验不一样,对于香樟树自然有不同的看法,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28.【精析】C内行,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门道,指做事的诀窍和方法。外行,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不懂或没有经验的人。整句为:内行人看事情看方法、看本质,外行人看事情只能看看外表、看看热闹,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29.【精析】B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予以说明的加工过程。不同学生对同一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各不相同,是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同,造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30.【精析】D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题干中的知觉条件“距离”发生变化,但“人们并不认为汽车变小了”说明知觉映像不变,故体现的是知觉的恒常性。

  31.【精析】D题干描述的是形状恒常性,属于知觉恒常性的一种。

  32.【精析】D知觉条件发生改变,但知觉映像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被称为知觉的恒常性。题干所述为知觉恒常性中的明度恒常性。

  33.【精析】A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法国人浪漫,英国人绅士”忽视了群体成员中的个别差异,因此体现的是刻板印象。

  34.【精析】D我们对许多种族都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刻板观念,认为某个人具有他所在类别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叫作刻板效应。南方人、北方人说的是不同类别的群体,因此是刻板印象。

  35.【精析】D晕轮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由于它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者缺点变成光圈被夸大,其他优点或缺点也就退隐到光圈后面被视而不见了。追星的青少年的心理体现的即为晕轮效应。

  36.【精析】C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题干意为:一方面好,其他方面都是好的;一方面坏,其他方面都是坏的。因此,体现的是晕轮效应。

  37.【精析】B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题干中学生因为王老师说话好听,进而觉得她说什么都好,这是晕轮效应的体现。

  38.【精析】D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新班级中第一堂课的印象属于首因效应。

  39.【精析】A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良好的开端”指的是最初给人的印象,因此属于首因效应。

  40.【精析】C首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就是利用了首因效应。

  41.【精析】B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作判断。题干中的数学老师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入学测验,因此体现的是首因效应。

  42.【精析】B“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强调的是新近获得的信息对评价的影响,是近因效应的体现。

  43.【精析】C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题干所述现象即属于近因效应。

  44.【精析】C投射效应是指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题干意为:拿卑劣的想法去推测正派人的心思,即将自己一些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因此体现的是投射效应。

  45.【精析】A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题干中的小华喜欢在背后说别人坏话,就认为别人也在背后讲自己坏话,这种现象即属于投射效应。

  二、辨析题

  1.【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根据定义可知,人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受性越低,感觉阈限越高。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刚进影院看不清楚,过一会儿就看见了,这种现象属于视觉的暗适应。暗适应是指由亮的地方进入暗的地方,开始时看不清楚,而过一会儿就可以看见,即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只要产生错觉的条件存在,错觉就会发生,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三、简答题

  【参考答案】(1)动景运动。(2)诱导运动。(3)自主运动(游动效应)。(4)运动后效。

  查看本书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