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面试技巧

> 2017年河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论述题猜想及解析

2017年河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论述题猜想及解析

2017-01-12 15:09:06 来源: www.kuke99.com 阅读: 1173 编辑: 超老师

库课网校

  1.试述“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答案要点】

  “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时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时认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有一定的意义。但它把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首先,教育的主导作用有一个范围限制,它是指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遗传、环境和教育中,教育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起主导作用,没有其他几个因素综合作用,教育是不可能发挥出主导作用的。其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担任教育者。他们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能起主导作用。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教育就不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2.试述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文化时教育的作用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看,一个层次是深入到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可称为“学校亚文化”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另一个层次是作为学校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时文化的作用

  ①教育对文化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②教育的第二个作用是对文化的普及。

  ③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3.试述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要点】

  (1)道德认识。

  ①道德知识的掌握:

  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4)道德行为。

  ①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②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4.联系实际。论述家庭、社会、学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以及促进三者结合的方法。

  【答案要点】

  (1)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②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③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王相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问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2)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①互相访问;

  ②通讯联系;

  ③召开家长会;

  ④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

  ⑤举办家长学校。

  (3)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①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

  ②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

  ③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④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⑤学校有选择地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

  (4)一般来说,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协同和配合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

  5.论述教学方法选掸的衡量标准。

  【答案要点】

  (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

  (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能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采满足感。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击的重要前提。

 

 

 

  6.结合实际.论述良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

  (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

  (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

  (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迭成的行为标准。

  (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

  (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较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7.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或多上文体课,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实践中的偏颇。请您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分析上述观点。

  【答案要点】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应避免出现的误区: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这是时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看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

  (3)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形式化的理解。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8.试论述教师热爱学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热爱学生,教师必须做到:

  (1)全面关心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意味着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以感情亲疏、个人好恶和学生品德优良为热爱学;生的依据,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他的智力水平允许的最优化的发展;也意味着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所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和信任学生。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人格;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③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育的,经过教育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3)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本身也是一种尊重。

  (4)理解和宽容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理解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给他/她反思和纠正不良行为的机会。

  (5)解放和放飞学生。给学生时间、空间和权利,使他/她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自由地生活。

  9.论述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答案要点】

  (1)目标明确。要有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且具体、正确和恰当。

  (2)内容正确。传授的是科学的知识。

  (3)方法灵活。方式多样、恰当、有救。

  (4)学生主动。学生能彤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5)语言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明快、生动、抑扬顿挫,有条理,有逻辑性。

  (6)学生思维活跃。

  10.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答案要点】

  (1)品德的发展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四种品德因素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所以品德的发展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德育过程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

 

 

 

 11.论述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

  【答案要点】

  课程评价有助于改进课程计划,从而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是课程评价的常用模式之一,这一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评价原理包括:①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②根据行为和内客来界说每一个目标;③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④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⑤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⑥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⑦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一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并以预先规定和界说的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从而确定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所取得的进步.亦即确定学生达到柱育目标的程度,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更新目标的依据。这一模式便于操作,也易于见效。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在课程领域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它只关注预期的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遭到不少人的批评。

  12.试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答案要点】

  国家对教师职业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学历的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等。但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包括: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对教师集体的协作精神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它是教师专业的工作作风,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精神内核。

  (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社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地掌握,对基本的技能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地理解。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推动学科发展的因素,谊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④了解谊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熟悉学科内科学家创造发明的过程度成功的原因,学习科学家身上展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珠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综合地、更活地避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教师的教育研究应本着改善实践的宗旨。

  13.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受到一定的伤害。

  请说明这种情况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答案要点】

  教师时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违背了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原则,即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学生正处于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夥响。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坚持早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改变这种情况,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面教育,要通过摆事实,讲道德,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因势利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明确前进的方向,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同时还要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为辅助手段,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包括:要正面说理,及时疏通,启发自觉;要树立先进的典型,用正面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本题中的老师没能够做到循循善诱和坚持正面教育,而是对学生讽刺辱骂。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恶性后果。

  (2)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避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具体来说,要做到: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④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⑤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⑥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认真执行。

  14.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答案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编辑推荐
教资笔试题库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