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指南

> 第二节教育概述

第二节教育概述

2020-12-01 10:04:11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13262 编辑: 苏老师

库课网校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答案已发布,本文所发布的章节答案为第二节:教育概述答案(刷题一)。

  第二节 教 育 概 述

  刷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指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2.【精析】C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题干表述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3.【精析】C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4.【精析】A教育的永恒性指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5.【精析】D“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体现的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6.【精析】A教育与社会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不平衡性,题干体现的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7.【精析】C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题干中,否定教育自身规律、割裂其历史传承等就是否定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这一特征。

  8.【精析】C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观点。

  9.【精析】B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也没有学校教育,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学校教育,这标志着教育第一次从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

  10.【精析】B这段话的意思是:“做官的人只要重视礼仪,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他;做官的人只要重视公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他;做官的人只要重视诚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对待他。只需要做到这些,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他,他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这表明孔子轻视生产劳动的思想,他倡导的施教内容也是脱离社会生产的。

  11.【精析】B“六学二馆”主要体现的是古代社会教育等级性的特点。

  12.【精析】C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体格强壮的军人和武士。

  13.【精析】D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是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之一。德国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由此可知,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14.【精析】A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人的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

  15.【精析】C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主要体现在: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的发展规模与进程;人口就业结构制约学校的教育结构;人口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的调整,体现的即是人口变化对教育的影响。

  16.【精析】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7.【精析】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18.【精析】A复杂劳动之所以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是由于教育和训练的结果。教育之所以能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其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教育可以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可以把简单劳动变为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19.【精析】B题干所述即为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该理论的学者尤其重视教育投资的作用,认为教育投资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理论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20.【精析】A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是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21.【精析】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体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等。

  22.【精析】A题干中的“简化”“吸取”“净化”“清除”等字眼均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23.【精析】D教育(学校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

  24.【精析】B“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强调遗传等内部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属于遗传决定论。

  25.【精析】B题干所述即为墨子的“人性素丝说”观点,认为人性就像待染的丝布,浸染在什么颜色的染缸,就会呈现什么颜色,强调了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他的这一观点体现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

  26.【精析】A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为一定年龄阶段的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与限制,超越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教育和学习是不容易获得成功的。

  27.【精析】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的是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28.【精析】B题干所述为社会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29.【精析】C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内部动力。

  30.【精析】C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1.【精析】D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属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32.【精析】C不同阶段体现不同的年龄特征,体现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3.【精析】B题干中描述的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现了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34.【精析】D题干中儿童某一方面的发展在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35.【精析】D教师要根据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长善救失,题干中李老师的做法体现的即是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特点。

  36.【精析】C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搞“一刀切”,体现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37.【精析】D不同的学生各有其特点,设置供学生选择的兴趣小组正是遵循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二、辨析题

  1.【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

  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动物界没有教育。因此,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不是教育,而是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4.【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育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之一是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与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有着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

  5.【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是教育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反作用。

  6.【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按教育作用的方向,教育的功能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题干表述错误。

  7.【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教育也具有自身的规律,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更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9.【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

  10.【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遗传素质是指人们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以及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人的身心发展必须以正常的遗传素质为基础,发展才有可能。但遗传素质不决定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说明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它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作用而逐渐发生变化。

  11.【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3)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2.【参考答案】(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3.【参考答案】(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尼克·胡哲尽管天生没有四肢,但是他有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他凭借顽强的毅力逐渐适应生存环境并挑战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尼克·胡哲的成功正是因为其充分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天生“海豹肢症”的尼克无法享受正常孩子的生活,但这种天生的缺陷并没有决定他的人生一事无成。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尼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3)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尼克·胡哲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了应付自身的不足,并逐渐能够独立做事情,这正是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4)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尼克·胡哲的成长经历恰恰就是利用外界环境并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

  总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学校教育以及环境,这四种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起着交互影响的作用。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是最早将“教”与“育”两个字联系起来的人。

  2.【精析】A题干所述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

  3.【精析】C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4.【精析】B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教育的最早独立形态。

  5.【精析】BB项中的孩子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获得了关于火的知识,不是有目的地活动,不属于教育现象。

  6.【精析】D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7.【精析】D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是属于教育形式上的影响,教学材料属于内容上的影响。

  8.【精析】D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中的主要矛盾,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9.【精析】C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10.【精析】A社会性和活动的意识性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精析】B由题干中的“为一切社会所必需”可知,体现的是教育的永恒性。

  12.【精析】B教育的历史属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题干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的正是教育的历史性。

  13.【精析】D题干所述是教育阶级性的含义。

  14.【精析】A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①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③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④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15.【精析】C“共同”一词体现了教育在纵向发展上具有继承性。

  16.【精析】D长期性指无论是一个教育活动的完成,还是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

  17.【精析】D民族性指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的,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制度上,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特别表现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

  18.【精析】A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19.【精析】C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是生物的本能,这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20.【精析】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是生物的本能。这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题干所述的现象都是生物起源说的观点。

  21.【精析】A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孟禄是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C、D两项是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2.【精析】C“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是不科学的。

  23.【精析】A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家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4.【精析】B“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只有统治阶级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学校成为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体现了浓厚的阶级性。

  25.【精析】B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的特征,是指统治阶级享有受教育的特权,奴隶或平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为此,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即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成为教育的对象。

  26.【精析】D古代、近代、现代教育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只有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无阶级性的。

  27.【精析】C专制性是指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予以保证。

  28.【精析】A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等级性、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9.【精析】B我国最早的学校形成于夏代,即奴隶社会,主要的学校形式是序和校。

  30.【精析】D“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31.【精析】B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它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主要教育内容。

  32.【精析】B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33.【精析】B汉朝时期根据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34.【精析】B“四书”分别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春秋》《尚书》属于“五经”的内容。

  35.【精析】B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36.【精析】C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37.【精析】A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38.【精析】B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古代雅典教育的显著特点。

  39.【精析】D“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40.【精析】D西方封建社会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教育与骑士教育。其中,教会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教士与僧侣,而骑士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皇室之外的贵族子弟。古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军人和武士,古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41.【精析】D在封建社会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42.【精析】B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在: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教育的世俗化。③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教育的全民化是20世纪后期教育的特点。

  43.【精析】B德国1763年做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44.【精析】C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包括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方式的教育。题干体现的即是教育的终身化。

  45.【精析】A“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教育终身性的要求。

  46.【精析】C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地论述了终身教育。

  47.【精析】A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8.【精析】D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题干体现的即是教育的民主化。

  49.【精析】D民主性和普及性均属于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50.【精析】D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

  51.【精析】A教育最直接的功能是个体发展功能,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52.【精析】D教育的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53.【精析】B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题干强调通过教育维护统治,体现的即是教育的社会功能。

  54.【精析】B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题干阐述的是标准化的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体现了教育的负向功能。

  55.【精析】B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56.【精析】A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题干中的朱老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进行的分组,最后,学生热情高涨,成绩提高。最后结果与朱老师的目的相吻合,因此体现的是教育的正向显性功能。

  57.【精析】C教师的工作态度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体现了正向功能,由“潜移默化”可知,这种影响是非预期的、具有隐藏性的,体现的是隐性功能。故选C项。

  58.【精析】D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等。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学生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是教育起到了正向显性功能;但在竞赛的过程中,恶性竞争、偷藏资料等行为也逐渐增多,说明教育有负向隐性功能。

  59.【精析】B题干中的该句话体现的是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60.【精析】B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婚育观,提高优生的自觉性与意识,对子女的素质要求胜过数量,从而降低生育率。因此,人口出生率与受教育程度呈反比关系,B项说法错误。

  61.【精析】C生产力发展水平最终决定一个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

  62.【精析】B题干中描述的是教育结构,即生产力发展变化会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63.【精析】C教育的经济功能之一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潜在的生产力,必须通过教育才能把前人积累的科学经验知识传递给年轻一代,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题干中马克思的话体现的即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64.【精析】A我国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原因是: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上。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所以,题干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65.【精析】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就是经济制约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66.【精析】A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

  67.【精析】C入学条件等级森严说明了受教育权的分配不平等,充分证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和制约受教育权的分配。

  68.【精析】B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要求传递不同的教育内容,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题干所述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69.【精析】B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体制,充分体现了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

  70.【精析】B“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是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这句话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71.【精析】A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中学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是通过教育传播政治意识,体现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的舆论力量。B项体现了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有效的形式,属于教育的经济功能。

  72.【精析】D教育对政治经济具有加速和延缓两方面的影响。

  73.【精析】A题干的大意是:一个国家或组织,如果贤良之士多,国家治理得就好;如果贤良之士少,国家治理的成绩就不佳。题干中墨子的思想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74.【精析】A学生对国家大事和天下大事的关注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75.【精析】D文化对教育影响的最直接体现是学校课程内容。

  76.【精析】C之所以德国至今还将宗教课列为必修课,就是因为教育内容受文化传统的制约。

  77.【精析】B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使来自不同种族与家庭的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阶层文化。这体现了教育的文化功能。

  78.【精析】A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体现的是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79.【精析】CC项属于教育的人口功能。

  80.【精析】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81.【精析】B网络在线课程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改变了学生学习的途径,这体现了科技影响教育手段。

  82.【精析】A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在:①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担负发展科学、再生产科学的任务,这在高校中表现尤为明显。题干中“世界基础学科的重大发现,有70%来自大学”,表明高校教育在再生产科学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83.【精析】C教育能够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84.【精析】A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85.【精析】C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如“成熟”“需要”,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意思是对孩子无须多加管教,听其自然,像树长大了就会挺拔一样,人长大了就会成为人才。这种观点与内发论的观点一致。

  86.【精析】A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87.【精析】A题干的描述体现了遗传决定论(内发论)的观点。

  88.【精析】A题干所述是威尔逊的观点,他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89.【精析】A“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霍尔提出的。

  90.【精析】C高尔顿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91.【精析】C根据题干的描述可知,董仲舒的观点夸大了遗传的作用,是遗传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92.【精析】B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都是片面夸大某一因素的独特作用,都属于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属于内发论。

  93.【精析】A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等。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94.【精析】C题干中把教育隐喻为“塑徒”,强调教师的作用,也就是认为教育是教师塑造学生的过程,人的发展依靠的是学校的教育。这是外铄论的观点。

  95.【精析】B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洛克提出的“白板说”属于典型的外铄论。

  96.【精析】B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通过华生的话可知,其强调外在力量——“环境”“训练”的作用,因此他的观点体现的是环境决定论。

  97.【精析】C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98.【精析】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面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具有主观能动性。

  99.【精析】B题干所述是亚当·斯密的著名论断,旨在说明人的先天的遗传差别并不大,是后天从事不同的工作,即分工造成了人们才能的差别。

  100.【精析】A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如果没有遗传素质,人就不可能获得发展。但只具有遗传素质,人也不一定能获得发展。人的发展还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101.【精析】A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遗传素质的影响在减弱。因此,遗传因素在人的一生中,总体上是呈递减趋势的。

  102.【精析】D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王子长期在黑暗的环境中成长,造成他目光呆滞,怕光等,均是受后天的环境的影响。

  103.【精析】B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虽然要齐人来辅导你的儿子说齐国话,但周围有一群楚人在干扰,即使你天天鞭打你儿子让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来到庄、岳闹市区(齐人聚集区)住上几年,即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揭示了环境等外部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4.【精析】B题干中两句话的意思是: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比喻环境对人有重要影响。

  105.【精析】B题干所述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06.【精析】A“孟母三迁”即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这体现了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107.【精析】B人成长中的逆境定律及“出淤泥而不染”充分说明了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108.【精析】C题干所述出自于《学记》,强调社会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09.【精析】B题干所述意为:干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孩子生下来时,他们的哭声是一样的,长大后却习俗不同,这是因为后天的教化使他们这样的。这一观点表明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教育因素。

  110.【精析】A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活动方能得以实现。教育的主导作用,要受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所制约,故要想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就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加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

  111.【精析】D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因此,D项说法错误。

  112.【精析】C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

  113.【精析】D“出淤泥而不染”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说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14.【精析】B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题干所述体现的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地实现自我价值。

  115.【精析】A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16.【精析】D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力性。其中,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17.【精析】D创造性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体现。

  118.【精析】DA、B、C三项均夸大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119.【精析】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拔苗助长、超前补课”均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20.【精析】B“从头部到下肢”“从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方向”是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的体现。

  121.【精析】C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题干中的“儿童”“小大人”属于不同的年龄特征,故表明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122.【精析】B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语文老师不按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段目标”开展教学,超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来施予教育,这主要违背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

  124.【精析】B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靠后。

  124.【精析】D儿童学习存在关键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25.【精析】A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瘫痪的霍金有着超常的智力,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体现的即是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26.【精析】A个体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127.【精析】C胆汁质和抑郁质两种类型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存在差异性。教师采取同样的教育方式,即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28.【精析】B个别差异性从个体的角度看,是指个体之间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快有慢,体现了不同个体之间在智力方面存在差异。

  129.【精析】B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促进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130.【精析】B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等大体相同。如学龄初期儿童的总特征是身体发展较为缓慢,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学龄中期儿童的特征是身心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增强,情感丰富,不易控制自己,有人称为“危险期”;学龄晚期学生身心发展明显成熟,接近成人水平。

  二、辨析题

  1.【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当政治制度顺应社会的发展,就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政治制度不顺应社会的发展,则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首先,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们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其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终身教育是保罗·朗格朗最早论述的,指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所以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的观念是片面的。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公共性)。(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国际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2.【参考答案】(1)教育促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2)教育有助于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3)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有助于人口迁移。

  3.【参考答案】(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参考答案】(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7)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5.【参考答案】(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3)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4)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5)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6.【参考答案】(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查看本书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