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资题库

>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辅导:第二章(4)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辅导:第二章(4)

2017-01-12 15:09:08 来源: www.kuke99.com 阅读: 2210 编辑: 超老师

库课网校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与文化

  教育与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互为前提,缺一不可。教育给文化 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就教育与文化的“亲 缘”关系来讲,文化是教育的“近亲”,属“直系亲属”之列,它对教育的影响和作 用要比政治和经济来得更直接,并且它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发挥作用的中介 环节。当然,文化也离不开教育,任何文化特性或形态,如果没有教育就难以延续。 本节在简要介绍文化与学校文化后,着重阐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文化与学校文化

  在我国,文化一般被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或者被定义为社会在其物质和精神发展中所得的成果的总和。文化 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物相区别、人所创造的一切财富的总 和;狭义的文化则指人的精神、态度、意识、价值、意义等。与人类改造自然的活 动、改造社会的活动、改造人自身的活动相对应,文化又被划分为三个子系统:人 类改造自然活动的成果被视为物质文化;人类改造社会的成果被视为制度文化;人 类改造自身活动的成果被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一般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即生 产力及产品;制度文化一般指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组织形式和社会行为规 范与准则;精神文化一般指通常意义上的文化科学(如科学、哲学、历史、语言、 文字、宗教、文学、艺术等)、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心 理状态等。

  学校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 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三个部分。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质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 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 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二是设施文化, 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 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 规范。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有学者把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如下 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即学校这个群体和构成它的个体对教育目的、过程、 规律的认识,属于学校文化的理性因素;二是情感成分,即学校这个文化体内的成 员对教育、学校、班级、同事、同学、老师、学生特有的依恋、认同、参与、热爱 的感情,这种感情通常包含着很深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和献身精神;三是价 值成分,即学校校园所独有的价值取向系统,像“有教无类”的价值取向,“忠于职 守”的价值取向,“尊师爱生”的价值取向,“教育、教学活动优先”的价值取向以 及“严谨、守纪、规范、团结”的价值取向,等等;四是理想成分,即学校及其成 员对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所表达的希望和追求,如创造美好的教育环境,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和谐、全面的发展是许多优 秀学校所追求的理想。

  学校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学校文化对学生个性和 品德的陶冶和导向,是其他教育形式所难以替代的。例如,有的学校以“严谨”著 称,学校的校园布置、组织管理、治学态度、教学要求等通常都能体现这种品格。 学生在这种学校文化的陶冶下,也就比较容易形成严谨的品格。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 的。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因为它已经成为学校所有成员 特别是教师的自觉行为,良好的校风能对新师新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文化对教育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具体来说,文化的水平和性质制约着教育的 水平和性质,文化的内容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传统。与此同时, 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巨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 传递和保存文化

  教育是文化传递和保存最为基本和最为有效的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传递、保存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人类保存和传递 文化的方式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文字出现之前,文化主要依靠上下代人之 间和同代人之间的口耳相授而获得传递和保存;文字出现以后,文化的传递和保存 主要依靠文字的记载和授受;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类通过教育与多种高科技手段 传递和保存文化。不论人类文化的传递和保存方式发生何种变化,都离不开教育这 一最基本的方式。

  2. 选择和整理文化

  教育是文化传递的手段,但教育又不等同于文化传递。并非所有的文化都能成 为教育内容,教育必须对文化进行选择和整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标准有两个:其 一是社会价值标准,即某种文化只有不悖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才能成为教 育内容;其二是个体发展需要的价值标准,即教育选择文化还要考虑到教育对象 (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以及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和需要。人类文化是一个 不断积累的过程,新文化不断地产生就要求教育内容不断充实和变革,所以,教育 总是在选择、整理文化。

  3. 交流和融合文化

  作为一个特定时期、特定地域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共同方式,文化具有地域性。 然而,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形成,使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已经 打破了封闭的地域性而走向开放,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必然。文化的融合是文化 交流的产物,它表现为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结合而趋于一体的过程。教育从两个 方面促进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方面是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如互派留学生、教 师出国访问、学术交流等,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教 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创造,对旧的文化进行变革、 整合,形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4. 更新和创造文化

  没有文化的更新和创造,就没有文化的真正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更新 和创新的步伐在加快。教育对于文化的更新和创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 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其文化更新与创造的意义。人既是文 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但是只有那些掌握大量文化知识又具有创新精神、创 造能力的人才有可能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二是教育直接地参与文化创新。新的 文化包括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等。当代学校往往成为新思想、新文 化的策源地,在文化的更新和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广大教师也 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也是知识的创造者,是创生新文化的主力军。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