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资题库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2)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名师同步陪练(2)

2017-01-12 15:09:08 来源: www.kuke99.com 阅读: 1830 编辑: 超老师

库课网校

第二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人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每一瞬间,人的心理活动都往往有选择地集中在某一对象上,对它作出清晰的反映。例如,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老师讲课,他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并集中在教师的讲课内容上。人处于注意状态时,心理活动总是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对象,或者感知着某种现象,或者回忆着某件往事,或者思考着某个问题,或者想象着某种形象。
一般认为,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有特性。当人在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往往伴有情感、情绪的体验,还有意志活动的参与。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能动性的表现,它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例如,学生集中注意解答数学题时,他的思维便处于积极状态,思维活动集中于解决数学问题而离开其他问题,使思考的问题更容易解决。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记忆能力
记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它是学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没有记忆就不可能有学习活动。任何一个人要想获得知识,无论是接受间接知识或积累个人的直接经验,都离不开记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记忆力呢?主要是让他们学会记忆方法,掌握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的要领。
(一)提高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
1.发展意义识记的能力
2.应正确组织学生复习,锻炼记忆能力
(二)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记忆的效率
实践证明,对需要记忆的材料有无明确的目的,对记忆的效果有直接影响,目的越是具体明确,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人们认为重要的材料,才会主动去学习和记忆它们。并且,目的明确才能使我们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记忆,这是有意识记的关键。
从心理学上讲,目的具体明确,能提高大脑皮质有关区域的兴奋性,兴奋的神经组织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能使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巩固,留下的印痕愈加深刻。而没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则大脑皮质不能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不易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即使能建立起来,“印痕”也会很快地消失。心理学实验证明:在提出明确的记忆任务时,50%的受试者能正确地记住要求记忆的材料;但不提出记忆任务时,则只有43%的受试者能正确地记住要求记忆的材料。
(三)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四)提高我们对记忆内容的兴趣
兴趣在记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得快、记得牢,保持时间也长;反之,对不感兴趣的事物,记得慢,记住之后忘得也快。兴趣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一般说来,对某事物不感兴趣,是由于我们对其接触太少,或不太了解所致。如果我们多接触它,深入地学习,就会对它逐渐产生兴趣。总之,为了增强记忆效果,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兴趣。
(五)让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记忆活动
记忆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多种分析器官的作用。也就是说,充分发挥眼、耳、口、鼻、脑、手等各种分析器官的作用,通过视、听、写、嗅、想、触等,牢固地记住所要记的材料。
(六)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提高正确再认和回忆的能力
对知识的再认与回忆既是检验记忆的指标,也是加强复习、巩固记忆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总之,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和学习内容的不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以促成学生的记忆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学科教学为基础,把培养中学生想象力的任务贯穿于每一节课和每一科目。
(二)以课外兴趣小组为辅助,强化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三)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场所,扩大中学生的视野
(四)为中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情感
种情景交融的场面,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五)带领中学生参加实践,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
从中不难看出,要想让学生恢复已有的活力和创造性,必须彻底打破这种牢笼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自然和生活里自由感知、体悟和升华,或许这才是真正找到了一条激发学生灵感的道路。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想象,甚至可以创设情境,提供联想线索,来促进学生进行想象。
四、中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思维质的飞跃
1.在提问方面,与儿童相比,中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思维具有三个质的飞跃。
(1)提问趋于探究性
儿童好问主要在于扩充知识,问题偏重于“是什么”;中学生的问题则侧重“为什么”,主要在于寻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尤其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提问则更具有探究性和思辨性。
(2)提问具有开拓性
儿童提问范围较窄、直观性强,主要围绕自身能够接触到的事物。中学生由于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大、学习内容的增多、自我意识的发展,导致提问的问题宽泛,涉及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直至科学规律与人生意义。在高中阶段,学生能以其丰富的想象和抽象的思维,摆脱时空束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思考社会与人生、历史与现实、未来与理想、信仰与人生等具有哲学性的问题。
(3)提问具有批判性
儿童提问往往接受成人的现成答案、易于得到满足,中学生不限于现成答案,多持质疑、批判的态度,从而使问题富有逆反性和挑战性,也使他们更易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2.在求解方面,中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思维具有两个质的飞跃。
(1)能运用假设
儿童求解问题,或者向成人直接索取答案,或者经验性地归纳,缺乏假设过程。中学生能撇开具体事物,使用以概念支撑的假设进行思维,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合乎科学性。
(2)具有预见性
儿童求解问题缺乏步骤、方法上的预先思考。中学生则有预见性,会撰写计划、思考步骤,有条理地求解问题。

真 题 1+1
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为“知觉的基本特征”。“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的是有相关的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当前事物时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理解,可见体现的是知觉特征当中的理解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2.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
A. 活动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B. 新形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C. 色彩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D. 刺激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对“无意注意”这一知识点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来组织教学,刺激物强度的对比关系会影响无意注意,刺激物之间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特别显著、特别突出,就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可见,字体颜色的搭配就是为了使色彩对比更加鲜明,以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故本题选C。
3.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
A. 注意分散
B. 粗心
C. 知觉整体性
D. 定势
【解析】 该题迷惑性较强,实际考查的是考生对“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这一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正是由于定势的作用才使得不容易发现错误,而校对他人文章时,由于没有思维定势的影响,就会更容易一些。可见,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