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面试技巧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试讲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试讲教学设计

2020-05-14 15:14:05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2009 编辑: 苏老师

库课网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试讲教学设计怎么写?邹忌讽齐王纳谏试讲教学设计哪里有?正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的总体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些名篇正是实施这一目标的很好的素材,文章人物形象鲜明,内涵丰富,那平淡的语言中,往往有值得品味揣摩的东西。而且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由此可见,课标对古诗文的学习要求很明显地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分门别类的积累一定的词汇,背诵一定的古诗文名篇。这些文章都是先秦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老师要讲清,讲透,训练扎实,让学生掌握。其次,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吸取民族智慧,丰富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的意义和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要做到上面两点,仅凭课内文章的学习,显然不足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其关键还是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的延伸。

  二、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是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文言文,所选取的古代诗文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本单元提示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邹忌讽齐王纳谏》记述了邹忌婉词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务的事迹;文章述事完整,曲折动人,说理充分而富有鼓动性。文章文字浅显,故事具体,人物形象突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语言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邹忌作为齐国的谋臣、策士,他的说话艺术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得以发挥,他进谏齐威王,齐王欣然采纳他的意见,齐国出现了大治。不动一兵一卒,不费一枪一炮,就能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初步经验,但分类总结积累文言知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也缺乏相应的方法;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观念的角度理解评价文章方面,也往往易于流于表面。所以教师要针对九年级学生学情特点,从积累总结文言知识及评价文章两方面加以指导,从而达到学生能自己回忆、联系、比较、评价一篇浅易的文言文的目的。

  教学中引导学生延伸阅读的书目:

  1、阅读《触龙说赵太后》;

  2、阅读《召公谏厉王止谤》;

  3、课前回读《出师表》。

邹忌讽齐王纳谏试讲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 熟练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掌握重要词语的意义,理解文意。

  3.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理解本文巧妙的讽谏艺术,学会在特定场合,委婉表达意见。

  四、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掌握重要词语的意义,理解文意。

  难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理解本文巧妙的讽谏艺术,学会在特定场合,委婉表达意见。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借助多媒体教学,使用录音范读,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线去学习、去探究、去领悟课文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品

  1、说历史,激趣导入:

  在古代,讽谏帝王,是件冒险的事情。悠悠千古,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遭遇不幸。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可是,有一位臣子却成功地劝说国君从谏如流,最终达到“一言以兴邦”,你知道这位臣子是谁?

  2、介绍人物,破解题目:(多媒体展示为主)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时任相国。

  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A成语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B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黄县人。

  C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发现?齐威王聪明过人,善于听取臣下(委婉)的意见。好面子。

  D文章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邹忌讽谏威王,齐威王纳谏。

  3、走近《战国策》(多媒体展示)

  本文选自《战国策》,学过哪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策什么意思?(策略计谋)

  解释《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国别体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它语言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小故事来论证观点。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狡兔三窟等。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导学生快速了解人物,了解背景常识等,为进入文本做好铺垫。)

  (二)朗读文本,浅读故事

  1、听读——走进文本

  要求:认真听,正字音、断句读。

  2、朗读——感知内容

  要求: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读

  2、指名三同学每人读一段。其他同学点评。

  3、译读——掌握词语

  方法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重要词语的解释。不理解的 地方小组间进行讨论。解决不了的,提出来,集体解决。

  归类检查:词类活用 古今词义 一词多义 固定句式(多媒体检测)

  4、分角色朗读——初识形象

  方法提示:体会人物的语气,态度,可以适当地加入动作等肢体语言,同时要用自己的话把人物心理活动直白地说出来。(师注意适当点拨)

  妻子:对邹忌是偏爱,非常肯定邹忌之美。“亲爱的,当然你美,不要说徐公比不上你,全世界的男子您是最美的,因为,我的眼里只有你一个啊。”

  妾:地位低微,必须顺从妻子的观点。“老大说你比徐公美,我哪敢说你比不上他啊,说出真相来,既得罪了老大,又得罪了你,我这日子可怎么混!做一只“她云亦云”的传声筒,这就是我的命!”

  客:语气平淡,敷衍应付。“你这样问,我哪里好意思说出徐公比你美啊!我可是有求于你,惹你不高兴,我不是不识时务,自讨没趣吗?

  邹忌:幸亏我没有被这三个人蒙蔽。从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要听到周围的人说实话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也不是诚心来欺骗我,但由于各怀心事各怀目的,都隐瞒了事实。由此可见,听到耳朵里的不一定是真话。家庭小事如此,国家大事更是如此。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听到的会是真言?糟糕!我必须去见大王。他是个聪明人,一定会明白我的苦心的。

  齐威王:我就知道邹忌这家伙今天来见我,绝非只谈家庭琐事。作为一家之主他听不到真话,显而易见,作为一国之君,我听到的更是一些明哲保身的顺耳之言甜言蜜语啊。看来,广开言路,倾听逆耳真言才能掌控国家弊端,从而革新政治,取得大治啊。那就大刀阔斧地进行革新吧!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朗读和表演,可以看出大家对人物形象把握地很准确,很到位!这取决于你们反复读书,认真揣摩。读书就要这样,在有限的文字里玩味,挖掘出丰富的意蕴。好,我们继续探究和挖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掌握有关词汇的意思,认识文中的人物形象,是第一环节的具体化,为深入认识人物形象做准备,更为了解本文劝谏的方法打下基础。)

  (三)探究文本,品味故事

  1、说说邹忌其人(生自主学习)

  提示: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邹忌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依据。

  生:实事求是,对客观实际有正确认识。两次“窥镜”,都是在调查研究。俗话说三人成虎,邹忌没有相信三人的话,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真相。“暮寝而思之”,说明他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不受别人的谎言所迷惑。

  师:分析很好,课堂上我们要手不离书,字字有依据。学会思考,学会发现。

  2、谈谈威王的态度(生自助学习)

  思考:齐威王对邹忌的进谏给予了充分地肯定,从哪里可以看出?

  A语言“善”:是他肯定邹忌讲的对,讲的精彩;表明自己的态度,接受邹忌的建议虚心

  B 从他下的三条命令可以看出,他纳谏的力度之大,决心之强。

  3、议议进谏技巧(学生合作)

  思考:邹忌成功地劝谏齐威王,原因是什么呢?他巧妙的讽谏艺术表现在哪里?

  生展示:

  A他站在威王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威王着想,指出他受国人蒙蔽这一事实,让他心服口服地明白广开言路的必要性。

  B他没有直接谈国事。而是先谈家事,指出妻、妾、客歪曲事实的原因是私、畏、有求,因此,自己受了蒙蔽。然后以家事来类比国事: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从而得出一个冰冷的结论:王之弊甚矣。

  师引导:邹忌的这个推理有着强大的逻辑力量,完全合情合理,让人心服口服,富有艺术性和启发性。这是一种委婉进谏方式,想想,跟它相反的进谏方式是?直谏。举例说明什么叫做直谏?

  引导生明确:《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方式是直谏。“诚意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为什么不讽谏?刘禅昏庸无能,没有悟性,委婉劝说没用。诸葛亮地位极高,直谏无危险。

  师:本文通过开头人物的介绍,一鸣惊人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齐威王这个人悟性高,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一点要面子,适合讽谏。可见,对人提意见要因人而异,当忠言逆耳时,可以变换角度,适度包装,让忠言变得顺耳,甜耳!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人际交往中,提意见可不是一件小事,有时候它也具有艺术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深入认识人物的基础上合作探究理解本文巧妙的讽谏艺术,明确对人提意见要因人而异,要讲究艺术性。)

  (四)延伸阅读,拓展故事。

  提示:请同学大声朗读下面的文章,看看你有什么收获?

  螳 螂 捕 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译文】

  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又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注:大屏幕展示以上内容)

  学生展示:纳谏一定要因人而异,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说话的艺术。

  (设计意图: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拓展延伸,则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五)表达交流,借鉴故事

  小练习: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征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怎样说?小组中交流一下吧。

  小组推荐展示。

  师:在实际人际交往中,我们在必要的条件下,可以委婉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提意见一定要真诚,过于作秀也是行不通的,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在特定场合,委婉表达意见。)

  小结,送给同学们:邹忌讽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决于他既敢于进谏,又善于进谏,讲究进谏的艺术性。但是,你想过吗?如果他碰到的是商纣王和楚怀王,结果会怎么样?他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也是白费口舌,枉费心机。因此,纳谏成功还需要什么?君主要明智,要善于采纳建议。希望,我们每一个让都能虚怀若谷,听取别人的建议,不断完善自我!一个人,永远不能停止成长!

  (六)作业设置

  请阅读:《召公谏厉王止谤》或者《触龙说赵太后》,写出你的读书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注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认识人物,跟随邹忌的脚步去学习委婉劝谏的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氛围也较浓。但美中不足的是语言品味不够深入,尤其是本文“三叠句”的使用,需要进一步引导。

  以上仅供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