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公告

> 2017上半年初级中学教师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7上半年初级中学教师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7-01-13 11:31:20 来源: www.kuke99.com 阅读: 1136 编辑: 超老师

库课网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北京时间2017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

A.云雾

B.流星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

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7年7月9日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之一。读下图,完成2―3题。

2.南苏丹首都位于北京的(  )。

A.西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3.据图估算南苏丹共和国的领土南北最大距离可能约为(  )。

A.800千米

B.600千米

C.1 110千米

D.400千米

北京时间7月14日3点20分世界杯决赛在里约热内卢(22°57´S,43°12´W)的球场正式开始,直播期间电视台播放雕像(位于山顶,高30米)拥抱太阳画面成功抢镜(左下图为地理位置示意图,右下图为直播画面),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直升飞机航拍的可能拍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若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同样场景,选择的日期是(  )。

A.3月1号前后

B.6月1号前后

C.9月1号前后

D.12月1号前后

下面地貌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左图为飞来峰,其上的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右图),读图回答6~7题。

6.飞来石属于(  )。

A.冰川搬运物

B.火山喷发物

C.太空陨落物

D.风化球状物

7.飞来峰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断裂―抬升

B.沉积―侵入―隆起―侵蚀

C.板块碰撞―火山喷发

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

等风速线是近地面风速相等各点的连线。读中国及其附近地区的某日18时近地面等风速线图(单位:千米/时),读图完成8-9题。

8.此时影响我国南方大陆地区气压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

A.弱高压晴朗

B.强高压阴雨

C.强低压阴雨

D.弱低压阴雨

9.根据图中信息可以获知(  )。

A.此时台湾海峡的主要风向可能是偏北风

B.等风速线密集的地方就是等压线密集的地方

C.等风速线的走向与等压线的走向相一致

D.青藏高原风力较大的原因是气温低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11.“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2017年3月9日.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从阿布扎比起飞开始首次环球航行,计划环球旅程为五个多月。途中经停我国的重庆和南京,受到航空迷的持续关注。据此回答12~14题。

12.飞机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7时12分(东四区时间)起飞,12小时后降落在阿曼的马斯喀特。飞机降落马斯喀特的北京时间为(  )。

A.3月9日19时12分

B.3月9日20时12分

C.3月9日23时12分

D.3月10日0时12分

13.从缅甸曼德勒飞往我国重庆途中,飞机飞行高度一度保持在三千多米,此时最可能遇到的状况是(  )。

A.青藏高原上空的强辐射和低温

B.横断山脉气流的“狭管效应”

C.云贵高原上空遭遇冷空气南下

D.四川盆地上空的强对流天气

14.飞抵重庆后,飞机启程南京的时间被屡屡推迟,其原因可能是(  )。

A.长江中下游受到梅雨带影响

B.四川盆地处于反气旋控制下

C.重庆连日阴雨,不利于起飞

D.南京地区遭受台风的袭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5~16题。

15.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16.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17.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下面左图表示“我国某省2017年各类人口数量构成图”.右图表示“该省三大产业的比例变化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该省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不足

B.自然出生率过高

C.外来人口多

D.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

19.该省近几年出现了肉类品、速冻品、调味品等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逐渐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这反映出该省的变化是(  )。

A.科技进步,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B.农业比重下降.粮食严重不足

C.城市化提高,城市人口超过农村

D.经济发展,旅游餐饮成主导产业

2017年5月,印度第一大信息软件服务企业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投资一亿多美元。建设软件园区,拓展在华业务。据此完成20~21题。

20.上海吸引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拓展业务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劳动力价格低廉

B.人才技术力量雄厚

C.接近原料产地

D.产品运输便利

21.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拓展业务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

①填补信息软件业空白

②有效利用大批闲置土地

③提高信息行业的集聚程度

④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2。23题。

22.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23.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24~25题。

24.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5.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散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6.《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其中综合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简述你对该学科综合性的理解。

27.画出我国国土轮廓图.并用线条标绘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山脉分界线,注明山脉名称。并说明运用该简图作为讲解图进行地理教学的价值。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第30题20分,共52分)

28.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左图)和M、N两地气温统计图(右图)。

材料二巴库为阿塞拜疆(1922年加入前苏联,1991年独立)的首都,该市居民有多个民族,主要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俄罗斯和犹太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口在19世纪末给为4万人,到1939年达35万人,目前降至约10万左右。20世纪初巴库油田是世界产量最大的油田之一。

(1)从形态和流向角度简述虚框内区域河流的水系特征,并简析其成因。(8分)

(2)简述M、N两地气温的差异并简析其原因。(4分)

(3)简述油田开发对巴库产业结构的影响。(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地理老师设计一个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活动:到苏州乐园去游玩。给出一张苏州乐园游乐项目分布图。

要求:(1)找出从乐园正门到自己想游玩的项目(例如过山车、旋转木马等)的最近路线。

(2)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个游乐项目,确定它们的方位,设计一个合理的游玩线路。

(3)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大致估算行走距离及所需时间。

拓展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辨别方向时,还可以借助身边的地理事物,你能说出一个方法吗?

小结:如立竿见影可判断方向;向日葵早上花朵向东而下午向西;我国北方民居习惯坐北朝南;观察河流流向可以判断方向;等等。

上述活动的设计体验了地理课程的哪种理念?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总结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的好处。(16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该学生回答得不完整。这时,老师让学生站在那里,老师又找另一个学生回答,可是第二个学生还没有回答完整(即还没有答出老师头脑与预设的问题答案),第二个学生也被冷落在那里,老师又挑第三个学生继续回答这个问题……

材料二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书写在黑板上,确定他回答不上其他问题时,请该学生坐下,然后再找其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直到老师认为回答正确了。

材料三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给他一定的时间,给他一定的提示,鼓励他大胆地想,争取把问题回答全面。如果实在回答不全,就鼓励他请一个同学帮助,等到完成这个问题以后,再请第一个同学叙述一遍。

材料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各小组讨论,形成“答案”,之后,一个小组汇报答案(老师边听边记录在黑板上),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并请另外的同学解释说明答案的形成原因。教师最后总结。

问题:

(1)激励性策略是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策略之一,其目的是激发与鼓励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据此请分析评价上述课堂学习过程。(10分)

(2)根据材料总结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策略以达到更好的课程学习效果。(10分)

四、教学设计题(24分)

31.阅读以下关于“海陆的变迁”一课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回答问题。

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写出《海陆的变迁》一课的教学设计,包括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法分析和具体教学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太阳活动(特别是太阳风)会扰动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从而影响到无线电通信。故选C。

2.【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南苏丹首都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在8。N以南,32。E以西,对照北京的经纬度,可以确定其位于北京的西南方。

3.【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南苏丹的领土南北大约跨了8个纬度,由此可以估算其南北的领土距离约为800千米。

4.【答案】C。解析:根据经度判断,里约热内卢位于西三区,北京时间7月14日3点30分时,直播到50分钟时,北京时间为7月14日4时20分,里约热内卢区时是7月13日17点10分。7月南半球是冬季,太阳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昼短夜长,此时正值日落时间。读右图可知,拍摄点应在雕像东南边③处,朝向西北方拍摄。

5.【答案】B。解析: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7月14日与6月22日相差22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南侧附近,直射点再次回到该位置,须是与6月22日相差22天左右,因此是6月1日左右,选B。

6.【答案】D。解析:从图片上岩石形状看,岩石没有尖锐的棱角,属于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特征,所以D对。冰川漂砾只在山下堆积,不会出现在山顶,A错;火山弹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周围的岩石应该是玄武岩(喷出岩),这里却是花岗岩(侵入岩),B错;在陨石表面有许多指印形状的小凹坑,这是陨石与高温气流相互作用烧蚀后留下的痕迹。图片上看不出有凹坑,石头表面比较平滑,所以C错。

7.【答案】B。解析:花岗岩的形成,是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地壳上部一般是沉积岩,所以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由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岩是在地表下,所以要有地壳运动、隆起,使地势抬高,然后再被外力侵蚀,由于岩石性质的差异,出现这种奇异景观。所以只有B对。

8.【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风速在10千米/小时以下,风速很小乃至无风,再依据此时为18时,此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地应为高压控制,C、D错。高压控制应为晴朗天气,B错。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A对。

9.【答案】A。解析:此时台湾海峡的主要风向可能从大陆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是偏北风,A对。等风速线密集的地方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化较大的地方,而等压线密集并不意味着气压梯度力变化大,B错。等风速线的走向与等压线的走向不一致,可能相交或者平行,C错。青藏高原风力较大的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D错。

10.【答案】D。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规模缩小,土地价格上涨;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住房紧张,房租上涨,农民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建楼房以供出租。

11.【答案】B。解析: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紧张,房租上涨,中心城市的房租尤其昂贵,城市周边地区房租相对廉价,较适合低收入人群的需求。

12.【答案】C。解析:飞机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3月9日7时12分(东四区时间)起飞,12小时后降落在阿曼的马斯喀特,降落时东四区的时间为:7时12分+12小时=19时12分,北京时间为东八区时间,比东四区早4小时,应加上4小时,此时北京时间为3月9日23时12分,故C正确。

13.【答案】B。解析:从缅甸曼德勒飞往我国重庆途中,飞机飞行高度一度保持在三千多米,说明飞机在中纬度地区的对流层飞行,而飞行中没有经过青藏高原,故A错误;飞行中经过了横断山区,由于横断山区的山脉山河相间。南北纵裂分布,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故8正确;由于北部高大的南北走向的山地的阻挡,云贵高原受到南下的冷空气影响的几率小,故C错误;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对流越旺盛,而此时是3月初,地面温度较低,四川盆地上空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几率较小,故D错误。

14.【答案】C。解析:飞机在3月9日飞抵重庆,时为春季。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出现在每年的6月,排除A;每年的7、8月份四川盆地处于反气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出现伏旱天气,排除B;南京地区遭受台风是在夏秋季节,排除D;重庆处于北半球亚热带内陆地区,空气潮湿,云雾多,有可能是由于重庆连日阴雨,不利于起飞,故选C。

15.【答案】C。

16.【答案】D。解析: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便宜,D正确。

17.【答案】A。解析: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确。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质量。

18.【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了约10%,0~14岁的少儿人口占了约15%,15~64岁的劳动人口约75%,因此该省劳动力充足,但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故选D。

19.【答案】A。解析:由“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反映的是该省科技进步,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20.【答案】B。解析:信息软件服务产业属于技术趋向型。

21.【答案】C。解析:信息软件服务产业属于技术趋向型,自然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意义在于“提高信息行业聚集程度”和“促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外,上海信息软件方面目前不是“空白”。软件产业对一般土地资源依赖性不强。

22.【答案】B。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B符合条件。

23.【答案】D。解析: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不属于地震灾后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24.【答案】A。

25.【答案】D。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1)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是由地理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地理学研究空间系统在于揭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于认识其整体性。这就涉及到地理学的一个关键特征――综合性。从研究对象来看,地理学研究范围极其宽泛,上至大气圈对流程顶部,下至岩石圈的表层。从学科跨度来看,地理学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学科体系交叉的产物,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

(2)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是由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决定的。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发展趋势来看。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更为突出。例如,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研究学科涉及大气、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生物、生态、能源、人口、经济等诸多学科;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是发生在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和空间组织、理解和把握这种分异和组织规律对于合理布局经济活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有着重要价值;此外,地球信息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空间技术、信息科学等交叉和整合的产物,能够为地球系统中许多研究领域的综合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7.【参考答案】

(1)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图在教学实践中属于抽象类的地图,要学习的内容不是很鲜明,很容易与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相混淆。而教师在讲课时信手在黑板上画出来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接线图,则相对来说内容简单,所经过的山脉地形一目了然,讲解的同时还可以对比着400mm等降水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进行综合分析,重点突出,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学生一目了然,还可以加强知识的迁移性。

(2)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这部分的知识点主要为记忆的内容,单个理解内容较少,知识点的迁移记忆较多,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为枯燥,而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黑板简图,可以边讲边画,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画法,自己进行练习。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结合简图,重点突出,且较为形象.有利于学生记忆。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这幅简图是分界线图的简化。是简单的示意图。但由于可以将分界山脉信息鲜明的反映在这张简图中,使学生易于理解,可以激发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板图可增加课堂的美感,树立教师的威信。

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的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不同地理事物颜色的协调和一些简单漂亮的板画点缀,同时配合优美的讲述使小小的讲台变成一个教师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一堂课下来教师的出色“表演”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教师的威信也不知不觉得在学生中树立起来。

三、材料分析题

28.【参考答案】

(1)形态特点:水网密集,纵横交错。主要原因:地势低洼,人工开挖。

流向:南北两边向中间流。主要原因:地势南北两边高,中间低。

(2)M地冬季气温高于N地(或全年气温高于N地);M地气温年较差较小。

原因:冬季M受暖湿西风影响;东北侧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入侵,气温较高。(或N地受大陆气团影响更加明显,气温较低)

(3)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促进石油等相关工业发展,导致第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上升;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9.【参考答案】

体验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的空间十分广阔,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事例很多。本案例主要培养学生认识和使用旅游地图的日常生活技能,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用地理知识引导生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本案例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构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和课程资源体系,这也为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空间。应当把大量的乡土地理资源作为案例运用到教学中去,逐步建立乡土地理资源库,促使地理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重视观察社会、观察周围的世界,这是落实“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理念的有效策略。

30.【答案要点】

(1)材料一中,老师显然没有尊重学生,没有珍惜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材料二中,教师没有“罚站”现象.但是,教师没有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材料三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即使一个学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那么,教师也给足了学生面子,让学生自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并最终也让这个学生学会思考。

明白了问题的答案。材料四中,虽然没有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但是,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性。通过小组讨论,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后,在讨论问题答案时,能够集思广益,把全班的意见汇集在一起,且注意让别的同学解释问题答案的形成原因。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

(2)①对于学生的参与给予必要的肯定。参与教学的形式包括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反思学习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参与,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参与成功的学生,更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教师口头赞扬、点头赞许、让同学们鼓掌给予鼓励或者赠送一个小礼物等。

②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成功的感受。教学中,参与包括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于过程而言,参与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参与就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是呵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保障学生参与成功。

四、教学设计题

31.【参考设计】

海陆的变迁

一、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比如读图探究、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变迁,树立起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念。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产生的背景,知道海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4)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三、教法选用、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

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读图探究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出示图,图瓦卢举国迁移的新闻资料。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入新课。新闻的导人方式,海陆变迁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用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

2.出示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

A.沧海桑田

【提出例证、质疑探究】

展示图片资料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2.交流汇报,体会海陆是不断变迁的。教师附以课件简图,师生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在教学中,选择反差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合作学习的习惯。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地分析解决重点。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设疑过渡,观察猜想】

海陆是不断变迁的,那么我们脚下的大地,生活的大洲是自古如此吗?同学们不要急着下结论,我们来观察一下世界地图。(课件出示世界地图)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

引出:大陆漂移。

环环相扣.层层设疑的学习过程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角色扮演、证实假说】

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体验、反思交流。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C.板块运动

【观察动画,图说地理】

1.动画演示:大陆漂移。

2.学生观察、描述,教师课件引导。

3.畅所欲言: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多媒体演示大陆漂移,增强其直观性;畅所欲言的活动,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探索精神。

【设疑过渡】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人们经过不懈的探索,在大陆漂移假说基础上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质疑大陆漂移学说.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合作读图、理解学说】

1.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发现地理信息,合作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突出重点。

2.直观演示理解板块运动学说

(1)打鸡蛋,理解地球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板块构成的。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箭头,通过动手活动,辅以动画演示,理解板块运动的模式,产生的现象。

通过联系实际的小实验,形象的计算机动画演示挤压运动、张裂运动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板块运动的内容,突破难点。

3.学以致用

由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讨论解释地理现象,加深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

通过运用板块运动让学生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读图思考、由表及里探究竟】

1.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了解两大火山地震带。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之间有何联系。

联系生活实际,煮裂鸡蛋,蛋清冒出来的例子。通过读图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表层信息获取地理知识内在联系的深层信息,并联系生活突破难点。

【走进生活中的地理】

浏览汶川地理图片,烘托情景,探究汶川地震成因。

通过汶川地震的图片资料,感染学生,激发探究的欲望,体验地理知识的价值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爱国情感。

(三)课堂总结

1.学生自主小结质疑。

2.教师总结。激励探索。

大灾无情,人间有爱。地震的发生,海陆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不断探索,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知识为人类造福。让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励学生不断探索,达到课虽尽而意不止的目的。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