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招聘 > 招教题库

>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常考简答题汇总(5)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常考简答题汇总(5)

2024-05-10 10:59:12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924 编辑: 宁老师

库课网校

招教上岸学习群(加入QQ群929739514免费领取历年考试真题等各种备考资料)


  21.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1)前道德阶段(2 ~ 5 岁)又称自我中心阶段。该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5 ~ 8 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9 ~ 11 岁)又称自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要求平等,而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

  (4)公正阶段(11 岁以后)该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22.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9 岁以下)。

  ①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该阶段的儿童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②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该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2)习俗水平(9 ~ 16 岁)。

  ①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

  (3)后习俗水平(16 岁以后)。

  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23.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2)小学时期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4)小学阶段的道德过渡性特点,是品德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的具体表现,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即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24.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25.简述贯彻德育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