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专升本 > 模拟试题

> 专升本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专升本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2021-12-24 13:42:34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6801 编辑: 焦老师

库课网校

  有同学备考专升本临床医学类专业,想要了解一些生理学的知识点,库课网校整理了一些专升本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分享给备考专升本临床医学的考生们,仅供参考。

  专升本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一、生理绪论

  1、兴奋性的概念∶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兴奋∶机体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的加强。可兴奋的组织;神经、肌肉、腺体。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刺激要引起机体反应,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①刺激的强度;②刺激的时间;③刺激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人体功能状态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兴奋和抑制。

  2、阀值的概念∶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阈值的大小与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说明阈值越愈小,组织的兴奋性愈高,对刺激的反应愈灵敏;反之,阈值愈大,组织的反应性愈低,对刺激的反应愈迟钝。)

  3、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兴奋时,其本身的兴奋性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一般需经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四个阶段。

  在绝对不应期给予阈上刺激,兴奋性从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在相对不应期给予阈上刺激,兴奋性从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绝对不应期的长度决定了组织两次兴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即决定了组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产生反应的次数。

  心室肌细胞的绝对不应期为 250ms,它1秒内最多只能兴奋4次。4、外环境的概念∶即自然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内环境的概念∶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5、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6、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①神经调节(最主要、最基本的调节方式,其基本方式是反射);②体液调节;③自身调节。

  ①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 作用时间比较短暂。②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时间持久。

  ③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范围比较局限。(脑血管和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7、反射的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其结构基础为发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必备条件∶反射弧在结构和功能上均完整。

  8、反馈的概念∶受控部分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过程称为反馈。 正反馈例子∶血液凝固、排尿反射和分娩反射和射精反射。

  负反馈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见于肺牵张反射、减压反射。 前反馈例子∶食物进入口腔前的唾液分泌。

  9、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按工作方式分;自动控制系统、前馈、非自动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特点∶顺浓度差、不需要能量、没有膜蛋白参与。

  物质∶O2、CO2、NO、CO、N2等气体,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影响通量的主要因素∶①浓度差;②通透性

  2、易化扩散∶水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

  特点∶顺浓度差∶不消耗能量;需要特殊膜蛋白的帮助。分类;载体运输和通道运输。载体转运特点∶高度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抑制性。物质∶葡萄糖,氨基酸

  通道转运∶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物质∶Na+、K+、Ca2+。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转运物质时,动力来自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电位差)所含的势能,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故将它们称为被动转运。

  3、主动转运∶由细胞膜内生物泵的作用,将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特点;耗能;借助泵蛋白;逆浓度梯度进行 当细胞内 Na+浓度升高或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钠泵即被激活,使 ATP分解为 ADP。1分子ATP分解释放的能量可以将3个Na+运到细胞外,而将 2个K+运入细胞内。硅巴因可抑制钠泵的ATP酶活性。(河豚毒阻断 Na+通道,四乙胺阻断K+通道)

  钠泵的生理意义∶维持细胞内外 Na+、K+的浓度差,形成细胞外高 Na+、细胞内高 K+的不均衡分布,这是生物电产生的基础。

  继发性主动转运;根据被转运物质与 Na+转运的方向不同分两种形式∶①与 Na+转运的方向相同称同向转运;②与Na+转运的方向相反称逆向转运。例如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粘膜上皮细题的吸收和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都属于维发性主动转运。

  4、入胞∶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状物质进入细胞膜的过程。入胞有两种方式∶如果进入细胞的物质是固态称为吞噬;如果进入细胞的物质是液态则称为吞饮。出胞∶大分子物质被排出细胞的过程,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活动。

  5、细胞膜进行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①离子通道藕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②G-蛋白藕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③酶藕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④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能在细胞见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通常要与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受体是指能与信号分子作特异结合而发挥信号转导作用的蛋白质。

  6、一切活细胞无论处于静息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存在电现象,这种电现象称为生物电。

  7、静息电位∶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它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即存在浓度差;②在不同的状态,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由钠-钾泵的活动来维持的。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 K+通透性较大,对 Na+通透性很小,仅为K+通透性的1/100~1/50,而对A-几乎没有通透性。因此,细胞静息时 K+顺浓度差外流,K+外流必然带有正电荷的向外转移,膜内的A-不能通过细胞膜而留在细胞内,这样就形成了细胞膜外侧带正电荷,电位升高,细胞膜内侧则带负电荷,电位降低的状态。但是K+外流并不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这是因为随着K+顺浓度差外流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带正电荷的K+继续外流。当浓度差形成的促使K+外流的力量与电场力形成的阻止 K+外流的力量达到平衡时,K+的净移动就会等于零,此时,细胞膜两侧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电位差,这就是静息电位。因为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达到平衡时的电位,所以又称它为K+平衡电位。

  8、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课传布的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的标志,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标志。

  动作电位具有以下特点;①"全或无"现象;②不衰减性传导;③脉冲式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机制和静息电位一样也可以用离子流学说来解释,其要点为;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分布不均衡,膜外Na+、Cl-浓度高,膜内K+和有机负离子浓度高∶②细胞在不同状态下,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当细胞受到刺激时,首先引起膜上少量钠通道激活,致使少量 Na+顺浓度差内流,使静息电位减少。当静息电位达到阈电位时,引起膜上钠通道迅速大量开放,在Na+浓度差和电场力的作用下,使细胞外的Na+快速、大量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和反极化。当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阻止Na+内流时,膜电位即达到Na+的平衡电位。此时,大量钠通道又迅速失活而关闭,导致Na+内流停止,而钾通道则被激活而开放,产生K+的快速外流,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下降并恢复到负电位形态,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即复极化。这时,膜上钠泵转运,将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流入细胞内的 Na+泵出,流出细胞外的K+泵入,形成后电位,并恢复膜两侧 Na+、K+的不均衡分布。

  锋电位-绝对不应期,负后电位的前部分-相对不应期,负后电位的后部分-超常期,正后电位-低常期。

  9、局部反应的特点∶①电位幅度小且呈衰减性传导;②不是"全或无"式∶③有总和效应

  10、动作电位的传导是局部电流作用的结果。

  1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兴奋示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完成的,要经历电-化学-电的变化过程。

  当运动神经的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引起接头前膜电压门控式钙通道开放,Ca2+从细胞外顺电-化学梯度内流,Ca2+使轴浆中的囊泡向接头阡陌移动,与接头前膜融合进而破裂,囊泡中储存的 Ach 以量子释放的形式倾囊释放,Ach 通过接头间隙与接头后膜(终板膜)上的 N2 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终板膜上Na+、K+通道开放,允许Na+、K+通过,但以Na+内流为主,因而引起终板膜的去极化,称为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时,肌膜上的电压门控性 Na+通过大量开放,Na+大量快速内流,爆发动作电位。动作电位通过局部电流传遍整个肌膜,引起骨骼肌细胞的兴奋。释放到接头间隙中 Ach 很快被存在于接头间隙和终板膜上的胆碱酯酶分解为胆碱和乙酸,而失去作用,以保证一次神经冲动仅引起肌细胞兴奋一次。

  12、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①单向性传导;②时间延搁;③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13、骨肌的兴奋-收缩藕联∶骨骼肌细胞兴奋肌膜产生的电变化导致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的过程。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Ca2+。关键结构式三联管。

  14、两条相邻Z线间的节段称肌小节,它包括一个位于中间部位的暗带和其两侧各1/2 的明带。肌小节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功能单位。

  当肌细胞收缩变短时,暗带的长度不变,而明带变短、H区变窄,暗带中粗细肌丝重叠部分增加,相邻的Z线互相靠拢,肌小节缩短。

  细肌丝由三种蛋白质分子组成,分别称肌动蛋白、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 肌凝蛋白和肌动蛋白称收缩蛋白;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称调节蛋白。

       15、骨骼肌的收缩形式∶①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②单收缩与强直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其作用主要是维持人体的姿势。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无肌张力的变化称为等张收缩。 单收缩可分三期∶①潜伏期∶②缩短期∶③舒张期。

  这是专升本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的内容,更多专升本知识点、练习题,专升本新闻资讯,请下载库课网校APP查看。


相关推荐

考试报名

考试时间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