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专升本 > 考试报名

> 2024年陕西专升本语文26篇必备诗词曲赋考察要求

2024年陕西专升本语文26篇必备诗词曲赋考察要求

2024-03-25 11:40:44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544 编辑: 吴老师

库课网校

  2024年陕西专升本语文考纲中规定了必考的诗词曲赋一共有26篇,分别是:氓、国殇、饮马长城窟行、短歌行、饮酒等,下面是各篇考查内容,一起看看吧。

  (一)《氓》 (选自《诗经 ·卫风》)

  1.识记

  (1)《诗经》的分类。

  (2)《诗经》的艺术特征。

  (3)本诗的出处。

  (4)本诗的诗体类型。

  2.理解

  女主人不幸遭遇的社会认识价值。

  3.简单应用

  (1)概括本诗的主题。

  (2)简析女主人公和氓的性格特征。

  4.综合应用

  (1)分析本诗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技巧。

  (2)分析本诗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民歌特色。

  (二)屈原《国殇》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及诗体。

  (2)本诗作者的主要作品。

  (3)本诗选自《楚辞·九歌》。

  2.理解

  (1)理解“国殇”的含义。

  (2)理解本诗的祭歌特点。

  3.简单应用

  (1)概括本诗的主题。

  (2)简析本诗描写战斗进程,表现楚军将士战斗精神的特点。

  (三)《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选自《乐府诗集》)

  1.识记

  (1)乐府诗的艺术特征。

  (2)本诗的诗体类型。

  (3)背诵这首诗。

  2.理解

  (1)理解本诗开篇起兴的手法。

  (2)本诗艺术构思的特点。

  3.简单应用

  本诗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对塑造思妇形象的作用。

  (四)曹操《短歌行》 (其一)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

  (2)本诗是乐府旧题的四言诗。

  (3)背诵这首诗。

  2.理解

  (1)本诗的创作背景及思想倾向。

  (2)本诗所用比喻的含义及作用。

  (3)本诗所引典故的含义及作用。

  (五)陶渊明《饮酒》 (其五)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及其诗歌特色。

  (2)本诗的体例。

  (3)背诵这首诗。

  2.理解

  本诗所表现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3.简单应用

  (1)概括本诗的主题。

  (2)简析本诗写景诗句的思想蕴涵。

  4.综合应用

  分析本诗熔抒情、说理、写景于一炉的艺术特点。

  (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

  (2)本诗的诗体类型。

  2.理解

  (1)本诗“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

  (2)“月”在本诗结构上的作用。

  3.综合应用

  分析本诗情、景、理交融的意境美。

  (七)王维《山居秋瞑》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及其诗歌特色。

  (2)本诗的诗体类型。

  (3)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

  (4)背诵这首诗。

  2.理 解

  作者在本诗所流露的生活情趣。

  3.综合应用

  分析本诗写景的白描写意手法及其动静结合的特点。

  (八)高适《燕歌行》

  1.识记

  (1)本诗作者及其诗歌特点。

  (2)本诗的诗体类别。

  (3)盛唐“边塞派”的代表人物。

  (4)背诵这首诗。

  2.理解

  (1)本诗苍凉悲壮的情感氛围。

  (2)本诗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

  3.简单应用

  (1)简析本诗的层次,归纳本诗的思想内容。

  (2)简析本诗结尾句的寓意。

  (九)李白《行路难》(其一)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及其诗歌创作的成就。

  (2)本诗作者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

  (3)本诗的诗体。

  (4)背诵这首诗。

  2.理 解

  (1)本诗所表现的诗人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2)本诗所用历史典故的含义。

  3.简单应用

  (1)简析本诗的抒情层次。

  (2)简析本诗比兴诗句的象征意义。

  (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识记

  (1)本诗的题材。

  (2)背诵这首诗。

  2.理解

  (1)本诗借言离别情抒发诗人复杂矛盾的内心感情。

  (2)本诗所用历史典故的含义。

  3.简单应用

  (1)简析本诗的抒情层次。

  (2)简析本诗对仗诗句的修辞效果。

  (十一)杜甫《兵车行》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本诗作者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

  (3)本诗的诗体。

  2.理解

  (1)本诗创作的时代背景。

  (2)本诗的叙事层次。

  3.简单应用

  (1)简析本诗开头写送别场面的铺垫和定调作用。

  (2)简析本诗“代人述言”的语言特色。

  4.综合应用

  分析本诗的主题,揭示其社会批判作用。

  (十二)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

  1.识记

  (1)本诗的诗体。

  (2)背诵这首诗。

  2.理解

  (1)本诗的写作背景。

  (2)本诗的思想情感。

  3.综合应用

  分析本诗的艺术特征。

  (十三)白居易《长恨歌》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及其作品。

  (2)作者的创作成就。

  (3)本诗的诗体。

  2.理解

  (1)本诗的创作背景。

  (2)本诗主题的争议。

  (3)本诗以“长恨”命题的意义。

  3.简单应用

  (1)简析本诗写实和想象巧妙结合所收到的艺术效果。

  (2)简析本诗刻画人物所用的手法。

  4.综合应用

  具体分析本诗中叙述、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艺术效果。

  (十四)李商隐《锦瑟》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及其作品。

  (2)背诵这首诗。

  2.理解

  (1)本诗丰富的意蕴。

  (2)本诗委婉含蓄的抒情方法。

  (3)本诗的艺术手法。

  (十五)陆游《关山月》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及其作品。

  (2)本诗的诗体。

  (3)背诵这首诗。

  2.理解

  (1)本诗的主题。

  (2)本诗的结构特点。

  3.简单应用

  (1)简析这首诗所表现的爱国情思。

  (2)简析诗中三个场面及其内在联系。

  (3)简析全诗三个层次的抒情内容。

  4.综合应用

  (1)分析本诗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2)分析本诗抒情的艺术特色。

  (十六)郭沫若《炉中煤》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及其作品。

  (2)本诗作者对新诗发展的贡献。

  2.理解

  (1)本诗的爱国主题。

  (2)本诗的创作背景及副题“眷念祖国的情绪”的含义。

  3.简单应用

  (1)简析“年青的女郎”和“炉中煤”的象征意义。

  (2)简析全诗三个层次的抒情内容。

  (3)简析本诗的构思技巧及结构艺术。

  4.综合应用

  (1)分析本诗的拟人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2)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及反复咏叹的手法。

  (十七)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及其作品。

  (1)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

  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3.简单应用

  (1)简析本诗隐喻手法的运用。

  (2)简析本诗的反复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十八)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

  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3.简单应用

  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十九)舒婷《神女峰》

  1.识记

  (1)本诗的作者及其作品。

  (2)本诗的写作背景。

  (3)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

  2.理解

  本诗作者表达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3.简单应用

  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二十)李煜《浪淘沙 · 帘外雨潺潺》

  1.识记

  (1)本词的作者及其作品。

  (2)背诵这首词。

  2.理解

  这首词的结构特点。

  3.简单应用

  简析本词的语言特色。

  (二十一)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识记

  (1)本词的作者及其作品。

  (2)本词的作者对词发展的贡献。

  (3)背诵这首词。

  2.理解

  这首词的情感内容及思想倾向。

  3.简单应用

  (1)简析这首词的抒情层次及结构特点。

  (2)简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4.综合应用

  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二十二)李清照《永遇乐 · 落日镕金》

  1.识记

  (1)本词的作者及其词的创作风格。

  (2)背诵这首词。

  2.理解

  这首词所表现的作者的处境和心境。

  3.简单应用

  (1)简析这首词写景表达的情感特征。

  (2)简析这首词的内容层次。

  4.综合应用

  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二十三)辛弃疾《摸鱼儿 · 更能消 、几番风雨》

  1.识记

  (1)本词的作者及其词的创作风格。

  (2)背诵这首词。

  2.理解

  这首词所表现的作者的处境和情感。

  3.简单应用

  (1)概括这首词的主题及艺术风格。

  (2)简析这首词中历史典故的含义。

  4.综合应用

  分析这首词融贯全篇的比兴手法。

  (二十四)马致远[双调]《夜行船 ·秋思》

  1.识记

  (1)这支套曲的作者及作品。

  (2)这支套曲意象寓意深远,情趣飘逸盎然,人称“万中无一”。

  (3)背诵这套曲中的名句。

  2.理解

  这首套曲所表现出的思想内容。

  3.简单应用

  分析各曲的内容,把握作者在套曲中反映的社会现实。

  4.综合应用

  分析这支套曲的艺术特色。

  (二十五)王实甫《长亭送别》(节选自《西厢记》)

  1.识记

  (1)本剧的作者和《西厢记》的人物。

  (2)背诵《长亭送别》中曲词的名句。

  2.理解

  (1)元杂剧的主要形式特征。

  (2)剧中写景曲词的情景交融的特色。

  3.综合应用

  (1)分析崔莺莺的性格特征。

  (2)分析本剧语言特点。

  (二十六)苏轼《前赤壁赋》

  1.识记

  (1)这篇文赋的作者。

  (2)本赋继承和发展了赋体的传统形式,即主客对话,抑客伸主。

  2.理解

  本赋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倾向。

  3.简单应用

  (1)简析本赋的情感线索及结构特点。

  (2)简析本赋的箫声描写及其作用。

  (3)简析本赋的语言特点。

  4.综合应用

  分析本赋写景、抒情、说理三位一体的艺术特点。

相关推荐

考试报名

考试时间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