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专升本 > 考试大纲

> 2022长沙学院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2022长沙学院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2022-09-14 15:47:10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3065 编辑: 焦老师

库课网校

  2022年长沙学院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科目为大学英语、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原理,库课网校把2022长沙学院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分享给大家做参考。

2022长沙学院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2022长沙学院专升本大学英语考试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

  本考试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对象为参加选拔考试的所有考生,主要考查对本课程主要内容的把握情况。考核内容按重要性分为了解与掌握二类。了解部分要求学生能识记文学基础知识,理解相关概念和问题;掌握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关文艺理论知识,分析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中的重要问题,强调对综合能力的考察。

  二、题型

  考试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赏析题等。

  三、考试时间和分数

  本课程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限为90分钟。

  四、参考教材

  朱栋霖、吴义勤、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6(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五、考试内容

  现代文学部分: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新文学社团中,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两个社团。

  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两篇文章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要点:实现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化,开创了中国文学新时代。

  建构起现代启蒙精神和人文主义文学传统。

  建立起中国现代社会与文化时代的精英文学。

  实践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交流。

  2、考核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发展。掌握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鲁迅的三本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20年代小说有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和自叙传抒情小说三大主潮。

  冰心小说“爱的哲学”包括母爱、童心和自然三个组成部分。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小说集。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鲁迅《阿Q正传》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层面?

  要点:一是外冷内热的情感。

  二是以讽抒情的讽刺方法。

  三是形喜实悲的吧悲喜剧色彩。

  郁达夫现代抒情小说的流派色彩表现

  要点:自我的抒写

  感伤的情调

  小说结构散文化

  语言流丽清新

  2、考核要求

  了解20年代代表小说家的创作情况。掌握鲁迅、郁达夫等小说创作特征。

  第三章 20年代新诗和散文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小诗派、湖畔诗派、新月诗派、早期象征诗派。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代表着真正的“诗体大解放”,最能体现五四时代精神。

  李金发是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是《弃妇》

  鲁迅的散文集包括《朝花夕拾》和《野草》

  周作人散文两种风格: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闻一多提出的“三美理论”具体内涵

  要点:绘画美:指的是富丽的辞藻和诗中有画。

  建筑美:指的是“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视觉上给人一种建筑的立体美感。

  音乐美:指的是诗歌借助音尺、平仄和韵脚等获得某种节奏。听觉上给人一种音乐感。

  2、考核要求

  了解20年代诗歌和散文创作情况、代表作家作品。掌握新月诗派“三美理论”在诗作中的体现,鲁迅《野草》体现的苦闷彷徨绝望的感情、周作人“美文”的平和冲淡。

  第四章 1930年代小说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1930年代小说的主要流派是京派、海派和左翼小说。京派作家中,沈从文成就最大。海派即新感觉派,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左翼小说作家茅盾、丁玲、张天翼成就很大。

  茅盾小说代表作:《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老舍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月牙儿》

  巴金小说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

  沈从文小说有都市世界和湘西世界两种题材。代表作是《边城》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要点:浓郁的京味色彩

  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

  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的思想意蕴

  小说文体的创新

  语言的地域风味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分析

  要点:封建家庭中长子形象;新思想和旧道德的冲突;

  传统礼教观念的维护者和受害者形象。多余人形象。

  觉新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专制主义及旧礼教家族制度导致了其懦弱动摇的性格,旧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戕害。也表现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我们民族懦弱苟且的国民性。

  沈从文湘西世界小说的艺术特征

  要点:呈现出一种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

  小说的抒情性

  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2、考核要求

  了解1930年代各小说流派代表作家和作品;掌握巴金、老舍、沈从文小说主要人物形象内涵和小说艺术风格。

  第五章 1930年代新诗和散文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汉园三诗人”指的是何其芳、卞之琳和李广田

  “雨巷诗人”是戴望舒。代表作《雨巷》被叶圣陶称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林语堂提倡幽默小品,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要点:一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二是从“砭痼弊”出发,塑造了否定性类型形象体系

  三是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

  2、考核要求

  了解1930年代重要的诗人和代表诗作,鲁迅的杂文代表集;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掌握鲁迅杂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第六章 1920-1930年代戏剧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1906年,留日学生李叔同等在日本东京成立春柳社,这是我国第一个戏剧团体,标志着中国戏剧的开端。

  20年代的喜剧家是丁西林,他擅长写幽默机智的独幕喜剧。

  田汉的戏剧代表作有《获虎之夜》《回春之曲》《丽人行》

  洪深、欧阳予倩和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曹禺的四大名剧分别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雷雨》中繁漪形象

  要点:她是旧式女人和新思想的矛盾结合体。

  她有着阴鸷忧郁的雷雨性格,敢爱敢恨,不计后果。

  周朴园对她的冷漠无爱、周萍对她的始乱终弃使得她陷入双重的悲剧冲突中。

  她的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导致了她的反抗,虽然反抗不彻底,但体现了曹禺个性解放的现代性主题。

  2、考核要求

  了解1920年代和1930年代戏剧发展的基本情况,代表作家作品。掌握曹禺《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曹禺对话剧发展的贡献。

  第七章 1940年代文学思潮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张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并确立了解放区文学的方向。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讲话》的历史意义

  要点:《讲话》确立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

  主张对知识分子实施脱胎换骨的改造

  主张文艺服务于政治

  批判了各种“错误”或“糊涂”的文艺观念

  2、考核要求

  了解1940年代文学思潮整体概况。掌握《讲话》精神和历史意义。

  第八章 1940年代小说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讽刺小说代表作:钱钟书《围城》张天翼《华威先生》,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文化反思代表作:老舍《四世同堂》萧红《呼兰河传》

  赵树理的“山药蛋派”和孙犁的“荷花淀派”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张爱玲小说的创作成就

  要点:对现代人生日常的审美开掘

  对人性恶的揭露和隐秘心理的探询

  充满古典与现代意味的意象营造

  苍凉的情感基调

  钱钟书《围城》中方鸿渐形象分析

  要点:主导性格是怯懦。聪明但全无用处

  永远在寻找精神依附,从一个围城进入到另一个围城

  新思想与旧家庭中游走的矛盾体

  2、考核要求

  了解1940年代小说创作情况和代表作家作品,掌握钱钟书和张爱玲小说的艺术成就和代表作中人物形象分析。

  第九章 1940年代小说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时代的鼓手:田间

  袁水拍《马凡坨的山歌》李季叙事诗《王贵与李雪香》

  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是40年代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

  要点:建构了土地和太阳两个中心意象

  有着深沉的忧郁诗情

  借鉴了西方象征派诗艺:注重捕捉瞬时感觉,将各种感觉如听觉、视觉、触觉相融合。

  有着“散文美”的自由体式。

  2、考核要求

  了解1940年代新诗代表诗人诗作。掌握艾青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十章 1940年代戏剧散文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夏衍《上海屋檐下》郭沫若历史剧《屈原》

  梁实秋:雅舍小品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郭沫若历史剧的特点

  要点:取材于历史中人和事,但面对现实发言。以古讽今。

  以现代人眼光观照历史人物和事件。

  2、考核要求

  了解1940年代话剧和散文创作情况。掌握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特点

  当代文学部分

  第一章 1949—1976年文学思潮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拉开了当代文学的大幕。

  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当代文学有了短暂的健康发展。

  2)需要掌握的内容

  地下文艺思潮、白洋淀诗群。

  2、考核要求

  了解 1949—1976年文艺思潮。掌握地下文学的成绩。

  第二章 1950—1970年年代小说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曲波《林海雪原》 杜鹏程《保卫延安》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杨沫《青春之歌》

  农村题材小说: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百合花》的艺术风格

  要点:女性视角

  细节描写

  独特的英雄观念:写日常生活中的英雄(小通讯员)

  2、考核要求

  了解 1950—1970年代小说代表作。掌握《青春之歌》对知识分子改造和成长的主题表达,《百合花》另一种风格的战争叙事。

  第三章 1950—1970年代诗歌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爱情诗人闻捷《天山牧歌》;战士诗人郭小川《望星空》政治抒情诗人贺敬之《放声歌唱》

  2)需要掌握的内容

  政治抒情诗

  2、考核要求

  了解 1950--1970年代诗歌创作情况。掌握政治抒情诗的概念。

  第四章 1950—1970年代戏剧散文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第四种剧本”:海默《洞箫横吹》突破了“工人剧本”“农民剧本”“部队剧本”的写作模式。

  历史剧代表作:老舍《茶馆》田汉《关汉卿》郭沫若《蔡文姬》

  “社会主义教育剧”:《霓虹灯下的哨兵》

  杂文:《三家村札记》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要点:侧面透露法的艺术构思

  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

  京味特色的呈现

  悲喜剧美学

  2、考核要求

  了解 1950--1970年代戏剧散文创作情况。掌握《茶馆》的艺术成就和人物形象塑造。

  第五章 1980—1990年代文学思潮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1976年至1989年文学称为新时期文学,即19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称为后新时期文学,2000年以来的文学,称为新世纪文学。

  1979年10月第四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1980年提出“两为方针”,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定下了基调。

  1980—1990年年代主要的文学思潮有:人道主义思潮、文化寻根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特征

  要点:颠覆中心,消解中心,解构中心

  否认基础性、整体性和统一性

  消解深度模式

  彻底的否定性模式

  一切都是语言游戏

  2、考核要求

  了解两为方针和这阶段主要文学思潮的发生;掌握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生发展和特征。

  第六章 1980年代小说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小说形态及代表作:

  伤痕小说:刘心武《班主任》;反思小说:张贤亮《绿化树》改革小说:贾平凹《浮躁》寻根小说:韩少功《爸爸爸》先锋小说:莫言《红高粱》新写实小说:方方《风景》

  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汪曾祺小说的创作特征

  要点:主题上追求和谐美和表现“内在的欢乐”

  结构上追求“散文化”,多地理掌故,风土人情。

  语言上追求口语与书面语的融合,疏放淡远。

  莫言《红高粱》戴凤莲形象分析

  要点:富有浪漫精神和反抗意识的独立女性

  富有胆识谋略的智慧女性

  凛然大义的民族女性

  2、考核要求

  了解1980年代各种小说类型的代表作和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掌握汪曾祺、贾平凹和莫言等小说家创作风格

  第七章 1990年代小说

  1、考核知识点

  理清1990年代小说发展流变过程。 新写实小说: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新历史小说:陈忠实《白鹿原》,余华《活着》苏童《米》女性小说:铁凝《大浴女》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1)需要了解的内容

  了解上述小说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白鹿原》的美学追求

  要点:对“秘史”品格的追求

  对历史中人们欲望世界的书写

  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理性审视与焦虑思考

  余华艺术风格的前后转变

  从暴露叙事到隐藏叙事的转变

  从冷漠叙事到温情叙事的转变

  从叙述人主体性向人物主体性的转变

  2、考核要求

  阅读各类型重要代表作,了解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掌握陈忠实、余华等作家创作风格以及风格的变化。

  第八章 1980--1990年代诗歌

  1、考核知识点

  归来诗人和朦胧诗人是八十年代两个重要的诗人群体。代表诗人分别是艾青、北岛、舒婷、顾城。

  80年代中后期的海子是新生代诗歌的重要代表,其诗歌中核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意象

  1)需要了解的内容

  朦胧诗的概念;代表作家作品。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征

  要点: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代人”的独白

  复合意象的呈现

  2、考核要求

  了解1980—1990年代诗歌创作情况,阅读代表诗作。结合具体诗作掌握朦胧诗创作特点。

  第九章 1980--1990年代戏剧

  1、考核知识点

  社会问题剧、探索戏剧、小剧场戏剧基本概念。

  探索剧的代表剧作家高行健

  1)需要了解的内容

  阅读高行健探索剧代表作《绝对信号》,理解思想内容

  阅读赖声川《暗恋桃花源》

  2)需要掌握的内容

  阅读剧本,理解这些作品在艺术上的创新

  2、考核要求

  了解各剧种基本特点和代表作。掌握作品情节内容和艺术创新。

  第十章 1980--1990年代散文

  1、考核知识点

  回忆性散文、文化散文、王小波散文

  1)需要了解的内容

  了解代表作家作品:巴金《随想录》;余秋雨《文化苦旅》史铁生《我与地坛》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举例: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思想艺术成就

  要点:体现了文化中心主义的诗学精神

  开掘自然山水和历史古迹的文化内涵

  突破之前散文托物言志等文体体式,融入文化、历史和心灵多方位的阐释。

  2、考核要求

  了解各阶段重要的散文篇目和内容,掌握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征。

  六 样 题

  一、填空题

  1. 五四文学革命中,影响最大的两个文学社团分别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二、单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

  1、 莫言的代表作是( C )。

  A、 《活着》 B、《浮躁》 C、《红高粱》 D、《绿化树》

  三、简答题

  1、简析《围城》中方鸿渐形象

  四、论述题

  1、试论述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艺术风格

  五、赏析题

  阅读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字迹工整

  《美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

  2.考试对象为专升本考生,主要考察学生理解美学理论和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及相关的学术思想观点。掌握重要美学理论和方法中的基本观点,学会培养欣赏美。

  二、题型

  考试题型: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三、考试时间和分数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四、参考教材

  尤西林编著,《美学原理(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五、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审美的本质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马克思将审美的本质归结于自由的劳动。

  美的规律: (1)美的创造必然表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美的创造基于两个尺度的成功运用:对种的尺度的成功运用,表现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而内在尺度的成功运用,表现人改变自然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创造第二自然的能力。所以,美的创造实质上是人的自我实现。 (2)美的创造与欣赏是一种超功利的活动,一般来说,美的创造不是为了制造某种生活必需品,而是为了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表现,得到物化,然后从凝聚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客观对象的直观中得到乐趣,得到享受。所以,美的创造与欣赏是人的自然欣赏。美的规律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欣赏的规律。

  2)需要掌握的内容

  审美的本质。

  1、探讨审美本质的若干原则

  (1)对审美本质的探讨是美学思想史的首要传统,对审美现象深层根据的探讨与表述,是美学思想的中心

  (2)审美本质是包括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在内的整体审美活经验的本质,对审美现象或审美意识各自本质的单一追溯,必然要返回双方关联一体的审美活动本质。

  (3)审美活动的人类学原型是劳动以及劳动更广泛形态的实践,以劳动为核心的实践及其结构成为探讨审美本质基础与出发点。

  审美本质的内涵:就根源言,审美的本质是规律与目的的相统一活动所产生的自由形式;就功能言,审美的本质是能动协调规律与目的的自由活动方式;就价值言,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对象化理想。

  2、考核要求

  了解美的规律,掌握审美的本质。

  第二部分 审美活动经验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审美感受的特性

  美感的特性:非认识而直觉地合规律性;非意志(意欲)而直觉地合目的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感受中有五种心理因素是基本性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领悟

  感觉是对事物各种个别感性属性(如色彩、声音、形状、硬度等)的感受。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它是将感觉的材料联合在完整对象的整体性感觉。

  相比较而言,感觉的对象是质料,而知觉的对象是形式。

  想象是人类心理感受对时间与空间的超越,因而它可以将人带入更为广阔的心理活动空间。

  审美领悟的特点:(1)情感性(2)非概念化与感知性(3)趋向无限性(4)直觉性

  心理距离说的基本内涵是在自然物与艺术品的欣赏中,人们需要保持一种与实际人生的距离。

  2)需要掌握的内容

  审美直觉性的内涵:

  A、直觉是快速瞬时的、当下即得的。

  B、直觉不仅达到了一般理性水平,而且在快速反应、超前预感等方面超出于一般理性水平之上。它所把握的不是特定的个别对象的本质,而是更为普遍的内在联系和人生至关重大的价值定向,因而所把握的对象不仅超越了认识与伦理等领域的界限,而且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C、审美直觉在不抛弃感性现象的情况下把握本质,具有现象与本质相统一的方法论特性,从而,它是整体性(而不是局部片面的)、综合性的(不是分析性的)。

  “移情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美感是一种心理错觉,一种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的错觉。它认为,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我们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也就是把我们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

  2、考核要求

  了解审美感受的特性、审美感受中有五种心理因素的概念,掌握审美直觉性的内涵、移情说。

  第三部分 技术美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技术是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手段,人类凭借其自觉地应用客观规律以引起、调整与控制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技术作为人类劳动生存目的与规律相统一最核心的结构,也是自由形式感最切近的凝聚体。技术美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第一种美的形态,也是人类物质生活中最基本的审美存在。

  技术美是技术过程与技术产物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技术美的概念是相对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概念而提出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由手工业转向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方式而出现的。它作为工业时代所倡导的审美形态,最初成为工业美学的研究对象。

  技术美应当把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有机的统一起来,这种统一其实就是功能美,因此可以说,技术美的核心就是功能美。功能美就是产品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有机统一。

  2)需要掌握的内容

  功能美的意义:

  (1)功能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功能美通过特定的组合秩序促进生活环境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协调。产品体现的人性化特征,使人消除陌生感和对使用不当的恐惧心理。

  (3)产品的功能美也是激发人的购买欲和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因素。

  2、考核的内容

  了解技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掌握功能美的意义

  第四部分 自然美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自然美三个层面 :(1)天地万物自在自足的本然状态,(2)自在,即人生最高境界的自由状态,(3)“芙蓉出水”的艺术最高境界。

  艺术品的天然美:对人工化的艺术审美来讲,天然天成的自然美意味着对一切人工技巧的超越,所谓雕缋满眼而浑似天然。

  天然美的内涵可归纳为无意、无法、无工。无意即无意识、无目的、自发性、非功利;无法即对有悖自然的人为规则的否定、消解与超越;无工即非人工、不造作、非肆意、非过度。

  2)需要掌握的内容

  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1)鲜明的自然性

  (2)自然审美的内容相对朦胧、宽泛

  (3)自然美的形态多变性与变异性

  (4)自然审美的处身性与不可传达性

  2、考核的内容

  了解自然美的三个层面,天然美的内涵,掌握自然美的基本特征。

  第五部分 艺术美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艺术形态的审美对象称为艺术美。

  艺术是人类在掌握一定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律所进行的美的创造,它同时是人的自由本质的精神对象化方式。

  艺术美以劳动自由形式感积淀的形式美为手段,以与艺术同源的技术美为结构,以社会美为主题,以自然美的天然浑朴为形态榜样。

  审美现代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指美学的自律,这种自律的主要表现在于,在日常生活的合理化与社会的分化过程中,美学将自身与其他知识体系,尤其与日常生活加以严格的区分。而审美现代性的一个基本标志则是艺术的自律性,从这种意义上说,审美现代性的形成意味着美学与艺术自律性的形成的,而这造成了作为整体的现代性的分裂。

  美学对艺术的研究,始终要指向一个中心,这就是审美意象。

  艺术的本体是意象世界。

  2)需要掌握的内容

  (1)艺术美作为社会美的完美再现

  首先,艺术美作为技术美的完美再现

  其次,艺术美作为社会交往中的美的完美再现

  最后,艺术美作为人物美的完美再现

  (2)作为自然美的完美再现

  首先表现为如画景致

  其次表现为比德情结

  再次表现为宇宙本体的追问

  最后表现为主体与自然的圆融,即自然审美终极目标“天人合一”的天成境界。

  2、考核的内容

  了解艺术美的内涵,掌握艺术美作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的特征。

  第六部分 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优美的本质与特征

  优美,也称秀美。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度柔和平稳,呈现为秀丽、妍雅、清新、明媚、轻盈、宁静等风格,具有小巧、平静、舒缓、圆畅、单纯等表现形式。

  优美的活动过程没有突出的矛盾冲突与情感张力,主客体始终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其核心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完满实现,体现了规律与目的的内在统一。优美不仅是人的本质对象化过程中获得现实肯定最圆满、最充分的形态,也是其它审美范畴对象化实现最终所达到的结果。

  优美的审美效果是“审美愉快”。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实现,规律与和目的性的统一,清除了矛盾抗争的紧张情绪,导致优美中主体心理体验的理性因素不明显、不突出,主体无须借助思考便可获得感官的直接把握,达到主体审美感受中各种心理因素的平和协调。

  优美感受中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特征,不仅指动态斗争过程结束后的安静松弛,也指人的本质对象化所达到的自由心境。

  崇高的本质及特征

  崇高是一种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对立,情感力度异常强烈,具有以痛感、压抑感为基础,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痛感到快感的复杂心理体验,并以狂放、暴烈、无限、模糊、神秘为基本特征的审美范畴。

  崇高侧重展示人的本质对象化实现的曲折过程。在此阶段,主体与客体处于矛盾、对立的激化状态,人的本质尚未实现对象化,主体还未得到现实的肯定、看不到胜利的成果,甚至还处于被压抑的地位。

  但崇高审美关系的质的规定性,不断激励主体力争统一和征服客体,以取得最终胜利。崇高蕴含的动力及矛盾斗争状态,可推动实践主体巨大的精神力量的无限生成与提升。

  被压倒的个体主体——作为背景的族类总体

  崇高指向族类总体,在崇高性审美中个体向族类总体的升华,即主体精神的张扬及其向无限延伸,成为崇高审美形态最显著特征。

  崇高令个体超越了个体生命的物质规定性而从狭隘的“自我”中解放出来,以个体的牺牲充分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伟大。崇高的力量就源自这种升华。

  2)需要掌握的内容

  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

  依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纵向运动看,审美范畴的相互转化的实质是指主客体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因主体在关系中所处地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个纵向发展的审美序列:崇高、悲剧、喜剧和优美。

  优美作为人类审美史上历史悠久、在审美生活中最为流行普及的成果,集中体现了审美的本质,代表了诸种审美范畴发展的基本趋向,因此,常态性的转化是各审美范畴向优美转化。

  崇高向优美的转化是现实生活中人类实践活动进程的客观反映,它意味着人类对自然和社会斗争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种转化无疑是实践主体成长、上升期、趋向成熟与强大过程中具有的一种普遍形态。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主体生存,是不断经历着从崇高转向优美再转向崇高这样一种无限延伸的过程。

  由此可见,优美与崇高不仅相互对立、相互依存,而且也存在着相互演变与转化。

  2、考核的内容

  了解优美与崇高的本质及其特性,掌握优美与崇高之间的转化。

  第七部分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与喜剧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悲剧分类:

  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

  英雄悲剧、小人物悲剧、反面人物悲剧

  爱情悲剧、家庭(族)悲剧、恐怖悲剧

  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分类:

  崇高性悲剧,悲剧的主角以超前出现的强烈个性姿态与客观环境对抗,目的因脱离规律条件而表现为不能实现的理想愿望;悲剧主角目的无法实现的绝望境况与其执着追求目的的理想的强烈个性构成了悲剧与崇高的交叉。

  平常悲剧,悲剧主角在既定的现实结构秩序中磨灭了个性和创造力。

  喜剧的审美本质是对主人公遮蔽自我个性或人性本质事件的揭露。

  喜剧的特征

  (1)喜剧人物的无价值或反价值性

  (2)喜剧事件的可笑性

  (3)喜剧矛盾的突发性

  (4)喜剧效果的愉悦性

  2)需要掌握的内容

  悲剧的特征

  首先,悲剧至少有一个值得同情和认同的个性化人物作为主人公。

  其次,悲剧人物会遭到一个结局不幸的灾祸、失败或死亡的悲惨事件,并常常使个性遭到毁灭或者自由自觉的人性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再次,悲剧人物所遭遇的痛苦甚至死亡结局及其人性伤害或丧失,既是必然而不可避免的,又同时是不正当的、令人不可接受的。

  最后,悲剧会引发审美者恐惧、怜悯、悲伤与(振奋)等诸多复杂的情感反应与审美感受,甚至发生某种精神提升或转变。

  2、考核的内容

  了解悲剧分类、喜剧特征,掌握悲剧的特征。

  第八部分 作为审美范畴的丑

  1、考核知识点:

  1)需要了解的内容

  丑的审美界定:广义的丑与广义的美对立,是现实对人的本质的否定,是对目的与规律相统一的破坏与背离。狭义的丑与狭义的美(优美)对立,丑是对优美的纯粹性、完满性与和谐性的否定和破坏。

  丑的事物所呈现的外观特征是不完整、无规律和不和谐。

  丑的各部分通常是残缺的,它们所形成的关系是冲突、破碎的和分裂的,因而不能构成一个完满、和谐、统一的整体。

  荒诞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分解、弥散或缺位,使对象化过程变成一种无根基、无秩序、无归宿的解体过程。换言之,荒诞是对无意义、无本质、无深度、无价值本身的对象化过程,因而也是对虚无的对象化和对象化的虚无。

  荒诞的现实基础和社会原因:现代社会的高度异化,人对异化社会的彻底绝望,以及自我在异化社会中的孤独无助。

  2)需要掌握的内容

  荒诞的具体特征:

  一是形式的碎片化和丑怪

  二是内容的平面化和无中心

  三是主体的零度化和无力感

  2、考核的内容

  了解丑和荒诞的定义,掌握荒诞的具体特征。

  六、样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 )

  二、名词解释

  优美与崇高

  三、简答题

  自然美的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题

  1. 你是如何理解“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更多湖南专升本招生院校考试大纲,湖南专升本考试科目视频学习课程,请登录库课网校官网或下载库课网校APP查看。

相关推荐

考试报名

考试时间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