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资题库

>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3)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3)

2017-01-13 11:31:25 来源: www.kuke99.com 阅读: 1378 编辑: 超老师

库课网校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
A.应用学科
B.新兴学科
C.基础学科
D.边缘学科
2.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3.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4.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活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活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
A.福勒
B.费斯勒
C.赫尔巴特
D.杜威
5.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 )。
A.教育的形成
B.教育的类别
C.教育的层次
D.教育的历史
6.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7.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8.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 )原则。
A.教学相长
B.综合课程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9.美国心理学家盂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
A.遗传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获得性
10.以下学校机构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 )。
A.校长办公室
B.教务处
C.总务处
D.教育工会
11.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12.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13.“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4.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力
D.分化概念
15.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16.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腾伯格
17.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18.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19.皮亚杰所划分的认知发展阶段中,11~15岁属于(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通过列提纲或利用图形整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1.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怖症
D.抑郁症
22.教学技能属于( )。
A.交际技能
B.操作技能
C.心智技能
D.言语技能
23.维纳归因理论中内部且稳定的归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24.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
C.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
25.概念是用什么来表达的?( )
A.句子
B.词
C.言语命题
D.图式
26.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分析的是古希腊哲学家(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多德
D.毕达哥拉斯
27.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_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属于( )。
A.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C.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28.( )是指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如校园面积、校园布局、学校建筑、教学设备、图书馆,等等。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学校文化
D.物质文化
29.以下哪一点不是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所具有的功能?( )
A.信息传递
B.信息反馈
C.控制
D.情感交流
30.“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思想体现的是哪种儿童发展观?(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发生认识论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卢姆。
2.功能固着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一。
3.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4.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5.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狭义的。
6.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7.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9.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10.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6.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上面这个案例。
2.小聪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升初中的升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次考试给小聪的打击不小。从此,小聪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小聪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帮助小聪摆脱困境?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基础学科。
2.B【解析】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A【解析】“陵节而施”是指超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来施予教育。这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4.A【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间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景关注和关注学生四个阶段。
5.D【解析】根据学校教育的历史,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6.C【解析】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
7.A【解析】由学科课程的定义可知。
8.C【解析】“长善救失”是指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失误。“过少、过急、过难、过易”这四种毛病都在于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到学习之上,教书的人知道了学生的这些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
9.C【解析】模仿毫无疑问是教育中的~个重要因素,但人类的模仿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其意识性和目的性。
10.D【解析】教育工会是群众组织,不属于学校行政组织机构。
11.A【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等,
12.B【解析】注意是和意识密切相关的,但是不同于意识。它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因此,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13.B【解析】“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心境情绪的表现。
14.D【解析】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因此,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变式可以提高概括的成效,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对概念有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
15.A【解析】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丽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合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16.B【解析】奥尔波特于I937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霍兰德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斯腾伯格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论。
17.C【解析】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即智力多元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18.C【解析】精神分析法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显示其效果:精神宣泄,自省,反复剖析。因此,宣泄疗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19.D【解析】0~2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2~7岁属前运算阶段,7~11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11~15岁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20.C【解析】组织策略是整理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等。
21.D【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22.C【解析】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而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心智动作构成的。所以,教学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23.A【解析】能力属于稳定发挥作用的因素。
24.C【解析】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25.B【解析】概念是用词或词组来表达的,概念往往和表象联系在一起,表象经过高度抽象、概括,离开了具体形象,就成为概念。
26.B【解析】苏格拉底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分析。
27.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28.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文化的含义。
29.B【解析】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所具有的功能有信息传递、拄制、激励、情感交流。
30.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二、辨析题
1.错误。理由: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鲁纳。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
2.正确。理由:略。3.正确。理由:略。4.错误。理由: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生学业产生的影响不同,教师可使学生处于一种适当的焦虑水
平,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5.正确。理由:略。
6.错误。理由:(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2)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7.错误。理由:(1)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2)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
8.错误。理由:(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3)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9.错误。

教资笔试题库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