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招聘 > 面试技巧

> 2021年教师招聘试讲技巧: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2021年教师招聘试讲技巧: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2021-06-10 15:40:17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2065 编辑: 张老师

库课网校

0元课程推荐:(加入QQ群574926318免费领取招教72必考人物课程,随意畅听无限学)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与一般新闻相比独特的叙述角度。

  2.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锻炼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及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使学生通过思考,认识本篇新闻的价值。

  【难点】

  体会新闻中所灌注的作者的个人情感。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片段,展示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让学生感同身受,顺势导入课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板书标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再次朗读,回答:本文是一篇新闻,而标题却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否矛盾?简述理由。

  明确:不矛盾。标题吸引人。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东西,的确没有新闻可以报道了;另一方面,每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看到遗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看到真实的场景,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这样,虽然话语貌似平静,却表现出对纳粹罪恶的深刻揭露。

  “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讲,这里的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言外之意是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好事;但是“没有什么新闻”,“我”还是要写,要继续对纳粹的罪行予以揭露,让世人永远不忘。

  3.作者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他对写奥斯维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毫无疑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许多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大名词。无须具体介绍集中营中那些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刑具怎样令人望而生畏,单是参观者不由自主显现出的表情,举止以及惊叹,就足以使读者震撼了!

  好处: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使新闻具有客观性和清晰的可视性,令人回味无穷。

  环节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设置小组讨论)

  1.纳粹的集中营令人恐惧,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偏偏要描述布热津卡“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惊然”?(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美好景象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昂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了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正是这种反差极大的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强烈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2.“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作者明知不该却固执地要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仅仅是为了让读者难以忘怀吗?也许有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也许还有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

  3.文章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内部的记叙描写中,大都是毒气室、焚尸炉、装人的盒子等残酷、丑陋、令人窒息的事物,可为什么文章的结尾却写到了“一排照片中间有一张美丽姑娘的照片特别引人注目。”(让人产生动人心魄的“怜悯与恐惧的效果”,这正是美学理论中悲剧的最典型涵义。也只有这样的悲剧,才能提醒人们:这样惨无人道、灭绝人寰的事情再也不能在人类的历史中重演了!)

  4.作者为什么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向上帝祈祷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祈求上帝保佑和向上帝忏悔以求得宽恕。显然,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军一手遮天,他们迫害犹太人和战俘的残忍和灭绝人寰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甚至连上帝也无法保护那些祈求保佑的无辜受害的人们免遭涂炭;另一方面,如果德军企图为自己的罪行向上帝忏悔的话,因为他们罄竹难书的滔天罪恶,对无辜而宝贵生命的肆意践踏,使得上帝也不会宽恕、原谅他们的,因此在奥斯维辛,无论是祈求保护还是企盼得到宽恕都是没有用的,这里没有可以祈祷的地方。而这也正是本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体现。)

  环节四: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和感受:着重引导学生从内容情感和写法两方面谈谈自己学了这则新闻的收获。

  搜集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新闻,通过赏析重点语句,分析其获奖原因。

  板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没有什么新闻--揭露罪行--提醒人们

教师招聘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