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指南

> 第二节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

第二节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

2020-12-04 09:47:21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6088 编辑: 苏老师

库课网校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答案已发布,本文所发布的章节答案为第二节:幼儿游戏活动指导(刷题五 游戏活动的指导)。

  第二节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

  刷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精析】A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喜欢模仿妈妈打电话的样子、烧饭的动作等,还喜欢学同伴的样子。游戏时喜欢与同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在游戏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对此他们感到很满足,且并未感到不合理。

  二、简答题

  【参考答案】(1)小班:①观察要点:幼儿是否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否能够模仿角色进行游戏,是否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守规则、爱护玩具、正确使用游戏材料。②目的:指导幼儿学会使用游戏材料,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独立。

  (2)中班:①观察要点:游戏主题是否稳定,有没有与别人交往的愿望,是否具备交往的技能,是否有发生纠纷的情节和原因。②目的:指导幼儿学会并掌握交往技能和规范,促进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经验。

  (3)大班:①观察要点:游戏主题能否主动反映生活经验和人际关系,是否能合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计划游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②目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通过讲评让幼儿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

  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 (1)从幼儿游戏特征角度分析:本材料中幼儿教师没有理解游戏的特点,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了这次教学游戏。在这过程中,游戏死板、被动,没有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幼儿游戏的特征包括:①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主要表现在游戏的内容、形式、进程等由幼儿自己选择,而不是由成人控制。②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幼儿玩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活动本身,是为了好玩而游戏,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目的。 ③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由于在游戏中没有刻意要达到的目标,并不追求某一结果,减轻了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和心理的压力,幼儿在游戏中容易取得成功。④游戏活动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发展的。与真实的生活活动相比,游戏总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开展的,用幼儿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假”的,是“装”的,不是真的。

  (2)从教师对游戏指导的角度:教师应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就是尊重幼儿人格的具体体现。包括:①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②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创造。材料中的李老师自己设计游戏活动,还指定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而不是让幼儿自主选择,没有做到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也限制了幼儿在游戏中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大(二)班王老师的做法更恰当。理由如下:

  材料中“烧烤店”的游戏属于角色游戏,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的游戏。材料中大(一)班的李老师虽然用心准备了游戏材料,但是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自主性,限制了幼儿在游戏中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是不恰当的。大(二)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支持他们去寻找和收集材料的做法更符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因此王老师的做法更恰当。

  (2)评析:①李老师的做法不恰当。首先,游戏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现实生活,具体表现为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大(一)班的李老师在游戏时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太逼真,不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其次,游戏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游戏中的材料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来提供。大(一)班的李老师没有了解幼儿的想法而是直接为幼儿提供材料,不符合幼儿游戏自主性特点的要求。最后,李老师投放的材料过于逼真,缺少了可探索性和可操作性,不利于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②王老师的做法恰当,符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有利于幼儿游戏的开展。首先,王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同时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材料中,王老师与幼儿商量、支持他们自己去寻找、收集所需材料的做法能够使幼儿更主动积极地参与游戏中,同时通过自己寻找材料的方式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其次,王老师的做法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激发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材料中王老师并没有直接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材料,而是让幼儿自己寻找,能够使幼儿大胆地结合生活经验并且展开想象,从生活中挖掘和发现合适的材料进行游戏。最后,王老师的做法符合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的要求。材料中王老师让幼儿自行寻找的材料,如树叶、签子等均来于生活中,有趣、可变、可操作,不仅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也能够让幼儿自主地进行设计制作。

  2.【参考答案】(1)该教师的做法不适宜。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是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主动反映多种生活经验和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大班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材料中老师创办了主题角色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主题设计是比较好的。但是其做法是不适宜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价目表的设定限制了幼儿的想象以及对角色、对生活的反映,是不合理的。

  ②价目表制定的内容也是不合理的,大班幼儿还不能进行10以外的加减运算。

  ③材料中教师的做法,没有尊重游戏的特点,没有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教师应当在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去考虑和计划“教师的指导”,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介入。

  (2)建议:

  ①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应根据儿童游戏的特点,引导儿童一起结合自己的经验商定在理发店内的不同服务内容及其价目,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多用语言指导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观察儿童游戏的种种意图,给儿童提供开展游戏的机会和必要帮助;允许并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点滴创造,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

  3.【参考答案】(1)①李老师阻止的行为是不合适的。

  ②理由:第一,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其中自主性是游戏最本质

  的属性,幼儿总是在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的基础上,自己来选择和决定做什么游戏。

  材料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并且玩得不亦乐乎,体现了幼儿游戏自主性的特

  点。同时幼儿的游戏是现实生活与想象活动相结合的结果,材料中幼儿将玩具吹风

  机当“手枪”、仿真型灯箱当“大炮”,都体现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于游戏材料

  的假想。

  第二,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介入与指导应在观察的基础上把握好介入时机、角色定位及方式方法等方面,应当充分保护幼儿游戏的特点。材料中李老师能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选择在幼儿快乐地玩耍时进行介入,打断幼儿游戏,选择的时机不恰当。同时选择了以“现实代言人”的身份进行指导,容易影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想象,丧失游戏的兴趣,因此是不恰当的。

  (2)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这样做:在幼儿游戏时合理支持和指导游戏的开展,具体做法如下:

  ①我会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幼儿充分利用材料进行想象的空间,鼓励幼儿的创造性。②为幼儿提供符合“打仗”这一主题的其他材料,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在游戏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游戏进程,巧妙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探索游戏奥秘。③在游戏结束之后,我会抽出时间提供丰富的可转换的材料,将其投放在班级内的活动区,引导幼儿利用材料一物多玩,吸引幼儿探索兴趣,促进幼儿游戏中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提升。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幼儿玩具的选择应有教育性,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形象和色彩要符合艺术的要求,要符合卫生要求,符合经济原则,并不是越小越好、越高档越好。

  2.【精析】B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指导必须以保证儿童游戏的特点为前提。否则,一切指导都可能是徒劳的,甚至可能成为儿童发展的障碍。

  3.【精析】C尊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是尊重幼儿人格的具体体现。包括:①尊重儿童游戏的意愿和兴趣。②尊重儿童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和创造。

  4.【精析】D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简单粗暴地介入游戏,要求幼儿按照情节表演,而不是顺势引导,反映了该教师不尊重幼儿的主观意愿。

  5.【精析】A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首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体现幼儿的主人翁地位,只有这样,游戏的教育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的实现。

  6.【精析】B导演者指教师以导演角色介入游戏中,告诉幼儿在游戏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完全控制幼儿的游戏,很可能破坏幼儿游戏,变成“游戏幼儿”而不是“幼儿游戏”。

  7.【精析】A教师更多的应以游戏伙伴的身份进入儿童的活动,成为活动的支持者,进而保证角色游戏顺利地开展下去。

  8.【精析】D舞台管理者是指教师不参与游戏,但积极地帮助幼儿为游戏做准备,并随时为正在进行的游戏提供帮助,如回应幼儿关于材料的要求,协助幼儿布置环境,提出适当的建议以延伸幼儿的游戏等。

  9.【精析】C共同游戏者指成人作为孩子们的游戏伙伴积极参与幼儿游戏,通常扮演小角色,并通过一些策略进行暗示,间接对游戏产生影响。这时成人一般遵循游戏的原有进程,让幼儿主宰游戏。

  10.【精析】D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有:①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②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③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介入。④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能方面发生困难时介入。

  11.【精析】B题干所述是外部介入。

  12.【精析】A内部介入是指成人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

  13.【精析】A参与式介入是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题干中教师通过扮演“客人”参与到游戏中,属于参与式介入。然后教师又通过一句询问的话影响到幼儿的行为,使得游戏得以调整,继续进行下去,即使用的是询问式语言指导。

  14.【精析】C材料指引介入是通过教师为儿童提供材料,引发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延续和提升的方法。题干中张老师为幼儿拿来一筐雪花片充当“菜”,从而使游戏继续进行,张老师运用的是材料指引介入。

  15.【精析】B教师的介入可以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直接介入指在不影响幼儿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示一个问题或建议,给出一个鼓励或参照,邀请一个同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气氛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间接介入,指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故题干所述属于直接介入。

  16.【精析】D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有:①目的性不强。②兴趣不稳定。③兴趣持续时间短。④重内容,轻规则。幼儿游戏水平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是中班幼儿的游戏特点。

  17.【精析】BA项属于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C 、D项属于大班幼儿的游戏特点。

  18.【精析】C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如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幼儿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幼儿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幼儿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19.【精析】A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为:角色意识不强,对操作游戏材料或模仿成人动作较感兴趣。

  20.【精析】A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以模仿为主,大班幼儿则以创造为主。教师应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1.【精析】D大班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特点表现为:①随着幼儿对社会生活认知的不断积累,游戏经验丰富,主题新颖,内容丰富,游戏所反映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②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③能按照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游戏主题,并有计划地开展游戏。④在游戏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22.【精析】B题干中幼儿搭建一座桥,并且高兴地反复地推倒、搭建,这些表明小班幼儿结构游戏建构技能简单,喜欢重复简单动作的特点。

  23.【精析】B结构游戏指导时,教师可以用建议和启发的方法去引导幼儿游戏,而不是手把手地教。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2)以间接指导为主。(3)依据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4)依据不同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2.【参考答案】(1)旁观者。(2)舞台管理者。(3)共同游戏者。(4)游戏带头人。

  3.【参考答案】(1)幼儿客观的需要,即看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否自然顺畅,是否需要帮助。(2)教师的主观心态和状况,即教师希望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水平、态度和情绪体验,也包括教师是否具备投入幼儿游戏的热情和精力。

  4.【参考答案】(1)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2)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3)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介入。(4)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能方面发生困难时介入。

  5.【参考答案】(1)外部干预。指成人并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以一个外在的角色,引导、说明、建议、鼓励游戏中幼儿的行为。

  (2)内部干预。指成人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

  6.【参考答案】(1)分层次指导。

  (2)慎扮“现实代言人”角色。

  (3)及时退出。

  7.【参考答案】(1)游戏的自我评价能力逐步提升。(2)合作意识逐渐增强。(3)规则意识逐步形成。(4)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8.【参考答案】(1)小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对结构的动作感兴趣,没有特定的目的,只是无计划地摆弄结构元件。(2)常常喜欢把结构元件垒高然后推倒,不断重复,从中体会乐趣。(3)在成人的指导和示范下能初步完成作品。(4)但由于幼儿手指力量不够,所拼插的作品牢固性差,拼插中对颜色选择较随意,对大型作品缺乏耐心,主题很不稳定。

  三、论述题

  1.【参考答案】(1)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3岁以后的儿童已不满足于简单地模仿动作了,而对扮演角色感兴趣,并逐渐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加深对现实生活各种角色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提升。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表现为:①发展儿童的智力。②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意志品质。③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性格。④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2)教师开展角色游戏的注意要点:①角色游戏前期准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适合的场所以及丰富的游戏材料,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②角色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鼓励和启发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教会幼儿分配游戏角色;观察、参与幼儿游戏,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给予适宜的指导。

  ③角色游戏结束环节的指导: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和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评价游戏,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2.【参考答案】(1)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①随着幼儿对社会生活认知的不断积累,游戏经验丰

  富,主题新颖,内容丰富,游戏所反映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②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③能按照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游戏主题,并有计划地开展游戏。④在游戏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2)指导要点: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新游戏。①与幼儿一起准备游戏环境,侧重语言引导,培养幼儿的自主性。②认真观察游戏,给幼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以及适当的引导。③允许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性。④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游戏讲评,让幼儿在分享中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不断提高游戏水平。

  3.【参考答案】(1)中班表演游戏的特点:①能独立进行角色分配,但进入游戏过程较慢。②嬉戏性强、目的性弱。③一般性表现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2)指导要点:①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准备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且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 ②保证幼儿有不少于30分钟的游戏时间;提供简单易搭的材料,以2~4种为宜;最初开展阶段帮助幼儿做好分组工作,讲解角色更换原则,不急于示范,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其坚持游戏主题。③在游戏展开阶段,应提高幼儿的角色表演意识,积极参与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当示范。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观察、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应该为孩子游戏创设空间、时间,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让幼儿自主活动。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指导是很必要的,而教师的指导又是建立在对幼儿游戏中一些偶发性行为的观察上。材料中教师由幼儿想到拿一个洗发水瓶子充当手机开始,逐步添加新玩具,让游戏更具多变性,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环境和游戏内容,因此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

  (2)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观察为依据进行指导。抓住幼儿游戏中出现的创意点子,游戏直接反映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想法和需求。材料中教师抓住幼儿游戏中的创意点子,加以具体化,满足幼儿需要的同时,促进游戏深入化进行。

  ②以材料为媒介,材料中教师适时添加促进幼儿游戏的新玩具。游戏材料长时间不更新,幼儿已经产生倦怠,适时地添加可拆开、组合、一物多用的未成型玩具,激发了幼儿游戏的热情。

  ③引导幼儿讨论、总结新玩法。新出来的游戏,总会出现很多规则漏洞,教师要细心找出这些漏洞,组织幼儿讨论、总结,完善游戏进程。

  2.【参考答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观察者、记录者,而且还应该是幼儿游戏的尊重者、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干预者。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引导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在游戏场地放置一些新材料、新设备等来引起幼儿开展某种游戏的兴趣。如材料中的老师在编织区拉着放射状的绳子(表示蜘蛛网的中轴线),墙上挂着一些不同颜色的毛线和细包装带。

  (2)教师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幼儿游戏的开展。如冰冰在制作蜘蛛网的过程中,老师一直在旁提醒,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3)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幼儿的游戏未能向前发展时,教师应给予提示、建议,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如冰冰在编网的时候没有规律,老师告诉他:“蜘蛛网是很有规律、很有次序的,一圈结完再结一圈,可是你刚才那圈还没结完。”

  (4)教师要以间接方式为主指导幼儿的游戏。材料中,当冰冰遇到困难时,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怎么做,而是采用间接的方式(如提醒幼儿看示意图)来引导幼儿。

  3.【参考答案】(1)原因:材料中娃娃家的游戏材料、环境创设缺乏新意,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激发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积极性。

  (2)改进措施有:

  ①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地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及时指导幼儿发展。

  ②为娃娃家制作、添置一些更贴近生活的道具(如电视、沙发、洗碗机等),提高孩子对游戏的感兴趣程度。

  ③告诉幼儿:离开家可以,但是离开时一定要把家门关上,不然会有小偷来偷东西的。

  4.【参考答案】(1)李老师采用了参与式介入,即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

  (2)①李老师的介入时间是恰当的。材料中李老师在观察一段时间幼儿的游戏之后,寻找到了可以对幼儿加以暗示、点拨的情节,即以“交警的身份”介入了幼儿游戏,并进行了及时的随机教育使幼儿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②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有:

  A.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当幼儿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游戏、如何去游戏时,教师的介入是引导幼儿开始游戏的关键。

  B.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教师可用游戏口吻自然制止幼儿的干扰行为,并提出活动建议。

  C.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介入。这时教师的介入可以帮助幼儿拓展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技能,进一步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D.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发生困难时介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作为游戏同伴介入游戏给予儿童示范,或者让幼儿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拓展游戏。

  5.【参考答案】在材料中,教师采用的是内部干预的方法,以顾客身份参与幼儿的邮局游戏中,虽然没有直接建议幼儿该怎么做,但以角色行为暗示了游戏方法,提示幼儿可以如何进行游戏。对于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参与游戏、通过角色行为给予游戏暗示的方法比简单的几句建议来得更有效。

  6.【参考答案】(1)郭老师的教育行为是不恰当的,因为她没有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材料中郭老师布置的理发店缺少电吹风,导致幼儿只会给顾客剪头发,郭老师在布置活动区时并没有关心幼儿的游戏意愿,也没有在幼儿缺乏游戏材料时,及时给予满足。

  (2)建议:作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要会适当地介入幼儿游戏中,运用启发性问题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郭老师应当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及时地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对理发店产生继续玩下去的兴趣。

  7.【参考答案】(1)材料中的游戏类型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的特点有

  ①与幼儿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材料与规则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密切关系。幼儿自身社会经验的丰富程度直接决定着游戏内容的丰富程度和游戏情节变换的可能性。

  ②角色游戏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得以进行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角色游戏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幼儿可以在角色游戏中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最为浓厚,幼儿玩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可以十分多样与新颖。

  (2)①问题:材料中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善于分配角色。硕硕认为自己是男生不能当妈妈,但是洋洋要当爸爸,就需要再创建一个适合男生的角色,老师引导他们想出了“叔叔”这个角色,使游戏能顺利进行。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往往非常关注自己扮演什么角色,但由于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会表现出不善于分配角色的问题。

  ②指导:教师要适当引导幼儿学会如何

  较好地分配角色,让幼儿明白角色的意义及轮换角色的必要性。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也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8.【参考答案】(1)材料中教师的行为是不恰当的。因为材料中孩子们正饶有兴致地布置堵车场景,说明孩子们已能将生活经验迁移于游戏中,有一定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教师没有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主观地介入孩子的游戏活动中,打断了幼儿正在进行的想象,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一举动没有关注孩子的兴趣,忽略了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性。

  (2)教师有效指导幼儿游戏的策略包括:①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主要包括:A.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教师应予以尊重,而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经验或实际生活就不予以理睬、批评,甚至强行制止。B.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创造。教师不能因为是游戏就随意去破坏这种氛围,否则会使游戏索然无味。幼儿在游戏中想象、探索、表现、创造的时候,也是幼儿自主性得到极大提高和体现的时候,是游戏功能正在实现的时候,所以教师应予以尊重、鼓励。②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如上课、参观、观察、劳动、娱乐、看书、讲故事等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充实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幼儿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新的收获。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家长,利用家庭中个别教育的优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③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教师通过细致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作为教育的依据;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从而使教师的参与、指导更有效益。

  9.【参考答案】(1)老师对洋洋的干预是不合适的。在这个材料中,洋洋用小椅子替代自行车,来实现他“摸特等奖”的情节构思。这表明洋洋已具备的能力有:①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②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觉表现故事内容。③具有一定表演意识。④具备一定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但表现水平尚待提高。

  (2)这一阶段,幼儿能够成功地以物代物,表明幼儿象征思维的发展。替代物与被替代物越不像,越具有符号抽象的意义。而教师以角色身份对洋洋所选择的替代物提出了质疑,认为小椅子不像自行车,试图引导幼儿按真实的样子加以改装,结果阻碍了幼儿的游戏想象。中断了幼儿原来的游戏情节,因此这种干预是不恰当的。

  (3)老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①为幼儿提供较多种类的游戏材料,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样化探索。②在游戏初期应尽可能少地干预。③随着游戏的展开,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其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④通过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来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10.【参考答案】使教学游戏化的方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游戏活动教育化;二是教育活动游戏化。

  (1)游戏活动教育化,即在游戏过程中,融入教育目的,使游戏活动教育化,如角色扮演,它是儿童时期最为典型的游戏,是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语言的重要游戏;结构游戏,如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搭积木、串木珠,让他们从中认识到物体的形状、色彩、大小、轻重等特征,得到有关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技能;表演游戏,即教学中让孩子们表演童话故事、玩木偶,这些表演游戏都属于一种创造性游戏,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由成人编制的有规则的游戏,如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则可发展儿童的动作、智力,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

  (2)教育活动游戏化,主要是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它依靠玩具开展游戏化活动,依靠想象开展游戏化活动。因此,为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全面采用游戏化方法,这也是最为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

  11.【参考答案】(1)角色游戏的特点主要有:

  ①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独立自主性)。例如,材料中豆豆自主组织的“小小餐厅”游戏,自己作为服务员推销新菜品——用彩泥做的面条,都体现了游戏的独立自主性。

  ②游戏具有假想成分,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社会生活,是虚构和现实相统一的活动(象征性)。主要表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例如,材料中“小小餐厅”的服务员豆豆用彩泥做的面条,体现了象征性游戏中的以物代物。

  ③社会性。例如,材料中豆豆向客人推销自己的新菜品,小客人丁丁说:“请给我来一份苹果味的面条。”豆豆礼貌地回答:“好的,请稍等。”体现了角色游戏社会性的特点。

  (2)角色游戏的指导:

  ①游戏前的指导:第一,丰富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材料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生活中的饭店去观察、访问,以丰富豆豆、丁丁的生活经验。第二,提供固定的场所和设备,准备丰富、可塑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材料中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材料,让豆豆做更多的菜品,丰富游戏的情节和主题。第三,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学前儿童角色游戏所需时间一般都较长,每次不能少于30分钟。材料中教师给豆豆、丁丁足够的时间,满足他们的游戏需要。

  ②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第一,协助学前儿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和确定游戏的主题。材料中的豆豆自己选择了游戏主题,教师要协助豆豆丰富游戏的主题。第二,指导学前儿童选择和分配角色。角色选择与分配时要注意公平性和针对性。材料中教师应分配更多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而不仅仅是服务员和客人。第三,指导学前儿童丰富游戏内容和情节。材料中教师可以参与到角色游戏中,促进“小小餐厅”更好地开展。第四,引导学前儿童加强角色之间的内在联系,按角色的职责行动。材料中教师应多让服务员和客人沟通交流,以促进同伴之间的交往。

  ③游戏后的指导:游戏后的指导任务主要集中在愉快地结束游戏、整理玩具场地和评价总结三个方面。在愉快自然、情绪尚未低落的状态下结束游戏能保持学前儿童下次继续游戏的积极性。游戏后的整理场地、收拾玩具的工作是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机,教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评价总结游戏时,教师要组织学前儿童讲评游戏,不要以教师评价为主。材料中教师应帮助幼儿结束角色游戏,用“餐厅要下班了”“用餐的时间结束了”等游戏言语,让幼儿主动参与整理玩具场地。

  12.【参考答案】(1)功能:①表演游戏可以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②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突出作用。③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④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⑤有效地使幼儿受到艺术熏陶。材料中,教师通过让幼儿扮演角色,体会到《孙悟空打妖怪》作品的内容实质,让幼儿设计头饰,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合作的能力,并让幼儿受到艺术熏陶。

  (2)成功之处:教师首先为幼儿提供了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热情。在发现幼儿争抢孙悟空面具时,及时介入加以引导,建议他们协商分工扮演其他角色,从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表演的乐趣。

  13.【参考答案】(1)创造性游戏主要是指以幼儿自由创造为主的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根据材料中的小红扮演摄影师、其他幼儿扮演顾客,可知材料中是一种角色游戏。

  (2)①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游戏过程中可以发现现有的游戏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了。而材料投放是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的;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在照相馆中的小道具显然是贫乏的。

  ②意见: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每项兴趣与需要,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材料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游戏中当观察到照相馆生意冷清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应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然后以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并为幼儿提供游戏所需的材料,进而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14.【参考答案】(1)雪花片被嫌弃的原因:①幼儿缺乏对雪花片的长时间的兴趣。②可能摆放的位置不在幼儿眼前。③幼儿无法形成组合游戏材料。④在一定程度上,幼儿教师会限制幼儿游戏的玩法,使得幼儿不能自由玩耍游戏材料。

  (2)发挥雪花片建构价值的方法:①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儿童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雪花片,让幼儿充分发挥雪花片的作用,提高其利用率。②提供与阶段教育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游戏材料。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雪花片,以最大限度和最大效益地促进幼儿的发展。③将游戏材料放在可见位置。将雪花片放置在幼儿看得见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幼儿更多地去使用游戏材料。④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变换雪花片的陈列,吸引幼儿注意。这样可以吸引幼儿玩雪花片游戏。⑤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利用雪花片形成复杂组合游戏材料吸引幼儿参与游戏,有利于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⑥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游戏材料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隐蔽的作用,并不自然显示,只有当幼儿使用材料时,才能发挥其价值。教师积极鼓励幼儿使用雪花片,在发挥雪花片的游戏价值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发展。

  查看本书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