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指南

> 第一节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概述

2020-12-04 09:45:16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4386 编辑: 苏老师

库课网校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答案已发布,本文所发布的章节答案为第一节:幼儿游戏概述(刷题五 游戏活动的指导)。

  第一节 幼儿游戏概述

  刷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感觉机能性游戏又称练习性游戏或机械性游戏,是幼儿发展中最早出现的游戏类型,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环境并与人交往。

  2.【精析】D感觉机能性游戏又称练习性游戏或机械性游戏。它是由简单的重复运动组成,以此来获得感觉器官的快感。幼儿反复敲打桌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属于机能性游戏。

  3.【精析】C大约1岁半至2岁期间,幼儿就会具有应用某些“象征物”来代表某些事物的能力。依托象征性功能,幼儿可以脱离对当前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进行想象,对生活中常见事物或活动进行“假装”“想象”“表演”或“模仿”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又被称为象征性游戏。

  4.【精析】B建构游戏又称结构游戏,是指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如积木、积塑、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进行建构活动的游戏。

  5.【精析】D平行游戏是一种两人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独自游戏。题干中教师充当“病人”,一共被六位“小医生”看病、打针等,即这六位小朋友都在做大致相同的游戏,这是平行游戏的表现。

  6.【精析】D规则游戏是指以教师创编、组织为主,以规则为核心的游戏形式,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和音乐游戏。题干中赛跑属于体育游戏,下棋属于智力游戏,所以它们都属于规则游戏。

  7.【精析】C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题干中俊俊通过主动询问的方式加入到另外两名幼儿的游戏中,说明其已经达到“找到喜欢的玩伴”和“使用一定的策略加入小组”的现有水平;通过俊俊的话“我来当爸爸炒点菜吧”表明其已具备角色行为。因此A、B、D三项均属于现有水平。另外,从俊俊的社会性发展来看,题干中俊俊只是加入了另外两位幼儿的游戏中,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分工也没有共同的目标,所以现有水平处于联合游戏,而合作游戏需要幼儿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并努力达到目的。俊俊显然并没有到达这一水平。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合作性互动”属于俊俊的最近发展区。故选C项。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我更赞同B教师的想法。该教师支持幼儿的新玩法,这一理念符合游戏的特点。

  ①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自主性是游戏的最本质属性的表现。材料中,针对幼儿自发生成的“运病人”的角色扮演游戏,教师应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支持幼儿进行游戏。

  ②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适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因此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在游戏中,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材料中,部分幼儿虽然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体育锻炼游戏,但他们在“运病人”游戏中有的拖、有的推、有的抬……玩得不亦乐乎,在这一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发展,并且儿童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因此,教师应当给予支持。

  (2)“运病人”的游戏属于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属于创造性游戏。“运病人”游戏的教育作用如下:

  ①促进幼儿认知、身体和语言的发展。在“运病人”游戏中,可以增加幼儿关于照顾、运送病人方面的“医护”知识;在推、抬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促进幼儿交流表达的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增加对“病人”这一角色的了解,体会要爱护病人和关爱病人的情感;可以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此外,在与同伴共同“推”“抬”的过程中提高了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③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运病人”游戏是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并且在游戏中可以思考“运送”病人的多种方法,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提高了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④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在“运病人”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各种情感,如友好、同情、责任心等积极情感,也可以促使幼儿在成功运送病人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等。

  2.【参考答案】材料中的幼儿有共同的游戏目的,游戏过程中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说明进行的是合作游戏。在此游戏中可获得如下经验:

  (1)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得到了提升。材料中,最初幼儿的小球总会在竹片中间掉落,说明幼儿动作的协调和控制能力比较弱,而通过游戏中的反复尝试,最终能够很好地控制两个竹片间的距离和坡度。

  (2)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感知、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材料中的幼儿在进行游戏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最终使小球落到了竹筒中。

  (3)有利于幼儿成就感和自信心的获得,培养其积极情绪情感。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以从成功完成某件事情中获得,材料中的幼儿就是通过不断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游戏的成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4)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就是合作游戏,在合作游戏中可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材料中,有的幼儿抬竹片,有的放小球,通过彼此间的分工合作,使游戏得以继续。

  (5)有利于促进幼儿坚持性的发展。幼儿园是坚持性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有难度的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坚持性的发展。游戏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成功把球滚到了竹筒里。

  3.【参考答案】(1)教师应该支持材料中这些幼儿的游戏活动。

  (2)具体理由如下:①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方式。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给儿童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提供条件,鼓励支持儿童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材料中的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创造出“粉刷”和“灌水”的游戏,体现出幼儿正在进行自主的游戏活动,并且在游戏中反反复复、忙得不亦乐乎,也体现出这是伴随幼儿愉悦情绪的游戏活动,教师应该予以支持。

  ②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好奇、好问、好玩、好动,对此,教师应支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启迪其兴趣,鼓励其勇于探索的精神。材料中,幼儿自发、主动地拿着笔刷与水桶对篮球架其他功能与用途进行积极地探索,这一行为正是幼儿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天性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保护幼儿的天性并给予合理的引导。

  ③教师应尽量满足儿童游戏的各种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支持儿童的游戏,推动游戏不断地向更高水平迈进。材料中,幼儿能够相互配合,共同进行,说明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讨论或者通过增加多种材料的方式继续推动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迈进。

  ④幼儿园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一日活动或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的开展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材料中,幼儿的行为就是教学外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与科学探究精神的萌芽,对此,教师应给予精心的呵护。

  综上所述,教师应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并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发展。

  4.【参考答案】(1)图中幼儿在搭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①搭建过程中,两头的积木难以达到平衡。②搭建过程中积木频繁倒塌。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以下经验:

  ①获得有关物体平衡条件的学习经验。在积木游戏中,垂直堆高是幼儿早期就获得的基本的积木搭建方法,但是随着积木游戏技能的发展,幼儿开始追求堆高的高度、形式以及稳定性。于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顺其自然地进入到探究物体平衡规则的过程中。

  ②有关形状感知与理解的学习经验。积木本身就是一种低结构的材料,加之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所以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幼儿在搭积木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积木数量不够用。他们通常的解决方法就是用其他形状的积木代替。于是在代替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形状组合的新问题。

  ③有关几何体特征的学习经验。各种形状的积木就是各种形状的几何体。幼儿操作积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感知几何体特征的过程。幼儿在解决积木的匹配问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比较各种不同几何体的异同,从而选择最能表现建筑物特点或最符合现实比例要求的积木。

  (3)该材料中幼儿使用的材料属于低结构材料,具有操作性、可变性、多功能性等特点。该类材料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游戏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

  2.【精析】C虚构性指幼儿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真实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内在现实超越了外在现实,物体的日常意义被忽略,而取代以游戏中新的意义。通过象征与转换,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从心理现实到社会现实的对接。

  3.【精析】C儿童行动的动机往往是直接动机,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一致的。

  4.【精析】C儿童的游戏是与生活相联系的,例如“妈妈”给“宝宝”喂奶的游戏,就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场景。

  5.【精析】B为游戏而游戏,是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幼儿游戏与其他工具性行为(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行为)最显著的区别。幼儿游戏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活动,不能强制,没有外加的目的,是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按照自己的体力和能力选择进行的自愿自主的活动。A、D两项不是最显著的区别,C项不是幼儿游戏的特点。

  6.【精析】C自主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条件,游戏的形式、材料以及游戏的开始、结束都应由儿童自己掌握,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体力、智力来进行。正因为游戏是儿童自主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反之,如果游戏失去了自主性的这一特征,而是由教师来精心安排和“导演”的,那么儿童就会失去游戏的积极性。

  7.【精析】D游戏有利于幼儿肌肉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对身体机能的认知,但是不能促进幼儿的身体迅速发展。

  8.【精析】A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游戏,幼儿开始认识世界,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幼儿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9.【精析】A幼儿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游戏治疗”理论和实践表明,游戏是幼儿发泄自己不良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游戏使幼儿的情绪变得平静、缓和,有利于抑制、降低消极情绪的负面作用。

  10.【精析】C题干中幼儿在游戏时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调节其情绪,即提高情绪的自我调节化,从而促进情感的发展。

  11.【精析】A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的表现有:①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②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③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④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⑤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

  12.【精析】A幼儿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无拘无束地玩耍,产生许多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行为,激发了幼儿创造性的萌生和发展。题干中幼儿的表现即体现了游戏可以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13.【精析】C幼儿游戏按照认知特点划分,分为感觉机能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性游戏,故选C项。

  14.【精析】B3岁前幼儿的游戏以感觉机能性游戏为主。它是儿童发展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其动因来自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快感,由简单的重复运动所组成。

  15.【精析】A象征性游戏是处于前运算阶段幼儿常进行的一类游戏。

  16.【精析】B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的发展,把游戏分为机能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其中,2~7岁的幼儿玩的主要是象征性游戏。

  17.【精析】C象征性游戏是把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来象征的一种游戏形式。由题干中青青拿着海绵条对着明明的头说在给客人洗头可知,儿童正处于象征性游戏阶段。

  18.【精析】C结构游戏的特点包括:①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②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③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④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C项是角色游戏的特点。

  19.【精析】B一般认为结构游戏的发展呈现了如下的顺序:1.5岁左右,儿童开始简单堆叠物体;2~3岁时,儿童往往先动手后构思,主题不明,成果简单、粗略、轮廓化;3~4岁儿童逐渐能预设主题,成果的结构相对复杂,细节相对精细;5岁以后儿童结构游戏中的计划性有所增强,并可以多人分工、合作完成大型的建构;5~8岁时,结构性游戏的比例达到了顶峰。

  20.【精析】A帕顿依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幼儿游戏分为:①偶然的行为。②游戏的旁观者。③独自游戏。④平行游戏。⑤联合游戏。⑥合作游戏。

  21.【精析】A幼儿偶然的行为(0~2岁)指幼儿东游西逛,行为缺乏目标,注视碰巧引起兴趣的事情,玩弄身体,在椅子上爬上爬下。这种行为不属于游戏。

  22.【精析】A游戏的旁观者是指幼儿在游戏时观看同伴的游戏,偶尔同他们交谈,有时向他们提出问题,但行为上并不介入他人的游戏。

  23.【精析】A独自游戏又称为单独游戏,它指儿童独自玩耍、尚没有玩伴意识时期的一种游戏情形。独自游戏一般出现在出生后头两年。

  24.【精析】C平行游戏是一种两人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独自游戏。题干中的小强和小明都在拼搭自己的玩具,但是全程没有合作的

  行为,没有共同的目的,也没有任何交流,彼此都无意影响或参与到对方的活动之中,这正是平行游戏的特点。

  25.【精析】A幼儿与其他同伴联合搭建积木体现了幼儿的合作意识,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的体现。

  26.【精析】A合作游戏是幼儿后期出现的较高级的游戏形式,是一种有着共同需要、共同计划、共同协商完成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具有组织意味,有明显的集体意识,有共同遵守的规则。题干描述的游戏即属于合作游戏。

  27.【精析】D合作游戏是幼儿后期出现的较高级的游戏形式,是一种有着共同需要、共同计划、共同协商完成的游戏活动。

  28.【精析】D一般来说,大班幼儿的游戏水平是合作游戏。合作游戏离不开相互的配合,一般要到3岁以上才会产生,5~6岁得到发展,反映了幼儿社会性发展日渐成熟的趋势。

  29.【精析】D合作游戏是幼儿后期出现的较高级的游戏形式,它的社会性行为水平最高。

  30.【精析】D语言游戏指幼儿时期运用语音、语调、词语、字形而开展的游戏,如伴着语音、节奏的变化而展开的拍手游戏、绕口令、接龙等。

  31.【精析】A动作技能游戏指通过手脚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而获得快乐的游戏活动,既可以是一种户外进行的身体大幅度的运动,如相互追逐、荡秋千、滑滑梯、骑三轮车、攀登等,也可以是在室内桌面上进行的串珠、夹弹子、弹弹子、挑游戏棒、拍纸牌等相对精细的活动。

  32.【精析】C交往游戏指两个以上的幼儿以遵守某些共同规则为前提而开展的社会性游戏。这类游戏以参与者之间的行为互动为其特点。

  33.【精析】D表演游戏是幼儿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而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的角色既是生活印象的再现,又是幼儿自由创造的表现。故题干所述是表演游戏。

  34.【精析】B表演游戏的文学作品应具有如下特征:①思想内容健康活泼。②明显的表演性;要有一定情境,适合小班表演的作品最好只有一个场面;明显的动作性,在小中班宜选择简单的、有重复动作的作品。③起伏的情节,情节主线要简单明确,节奏要快;较多的对话易于用动作来表演。

  35.【精析】A表演游戏是以想象为基础的,但与想象游戏不同的是,在表演游戏中,儿童的想象必须受故事情节的约束,不能过于主观随意。

  36.【精析】D根据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划分,可把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

  37.【精析】B创造性游戏以幼儿想象为中心,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38.【精析】D创造性游戏主要是指以幼儿自由创造为主的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都属于规则性游戏。

  39.【精析】A创造性游戏具有独立构思主题、自主建构游戏情节、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协商担任游戏角色等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幼儿独立构思能力、自主建构能力、制定规则能力、协商讨论能力都要比中小班幼儿发展更完善,因此,大班是创造性游戏的高峰时期。

  40.【精析】B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41.【精析】D“造城堡”属于结构游戏。

  42.【精析】C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中提到,游戏主题是角色游戏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它统率着其他的结构要素。游戏主题不仅指游戏名称,还指游戏内容,是幼儿在游戏中所反映的周围人们的生活,以及在活动中的一定动作、事件和相互关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角色的所有行动都服从于游戏的主题。角色、假想和规则等要素都围绕着“主题”组织起来而构成角色游戏的基本框架。所以,有“主题”是角色游戏的一个重要特点,正是“主题”决定着角色游戏的“社会性”特征。

  43.【精析】D角色游戏属于创造性游戏,游戏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所以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44.【精析】B构成角色游戏的第一阶段的因素是情景迁移,即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迁移到一个假想的情景之中。

  45.【精析】A角色游戏是指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自己周围的生活,例如玩娃娃家,开商店、医院等游戏。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中内容的游戏。二者的相同点是都属于创造性游戏,游戏过程都具有想象性和创造性。

  46.【精析】C规则性游戏是指以教师创编、组织为主,以规则为核心的游戏形式,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属于创造性游戏。

  47.【精析】A体育游戏是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为主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游戏以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为主,即属于体育游戏。

  48.【精析】D智力游戏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题干中幼儿进行高矮的比较,即属于智力游戏。

  49.【精析】D智力游戏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猜谜语属于一种智力游戏。

  50.【精析】A智力游戏与其他游戏不同,智力游戏要有一定的适宜性。适宜性原则强调游戏要适宜游戏对象的发展水平,确保游戏的难度在儿童最近发展区内。

  51.【精析】D音乐游戏是幼儿在音乐和歌曲伴唱下进行的游戏。

  52.【精析】A自发游戏是幼儿自己发起的、自愿参加的、自主支配的游戏。

  53.【精析】C教学游戏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游戏被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而加以运用。教学游戏的本质特点是游戏因素与非游戏因素相结合。

  54.【精析】B“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宾塞,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地消耗,即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

  55. 【精析】B生物学视野即与个体的本能活动有关。

  56.【精析】B德国拉扎鲁斯的“娱乐—放松说”认为,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对复杂的外部世界难以适应,很易疲劳,需要游戏来轻松一下,以便恢复精力。

  57.【精析】B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把游戏看作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准备生活阶段儿童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例如,女孩子过家家是为未来做母亲做准备的;男孩子喜欢争斗、打仗也是为将来的尽责做准备的。

  58.【精析】D格罗斯的“生活预备说”把游戏看作是幼儿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

  59.【精析】C阿普利登认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成长的结果就是游戏,游戏是练习成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戏可以成长。

  60.【精析】A霍尔的“复演说”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幼儿身上的重演。

  61.【精析】A“成熟说”是由荷兰的拜敦代克提出来的。他认为游戏不是练习,而是儿童运动一般特点的表现;游戏也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

  62.【精析】D奥地利彪勒的“机能快乐说”认为,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

  63.【精析】A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剩余精力说”,属于早期儿童游戏理论。其他选项都是当代的游戏理论。

  64.【精析】D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有潜意识成分,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65. 【精析】D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幼儿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幼儿在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即同化。

  66.【精析】A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各种文化和亚文化对不同类型行为的重视和奖励,其差别将反映在不同文化社会的游戏中。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3)游戏没有强制性的外在目的。(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2.【参考答案】(1)促进幼儿身体(体力)的发展。(2)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3)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4)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5)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6)发展幼儿的美感。

  3.【参考答案】(1)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2)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4)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5)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4.【参考答案】(1)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

  (2)游戏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

  (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4)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5.【参考答案】(1)游戏的设施有利于幼儿领略美。

  (2)游戏的内容有益于幼儿欣赏美。

  (3)游戏的成果有助于幼儿再现美。

  (4)游戏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大胆创造美。

  6.【参考答案】(1)感觉机能性游戏。

  (2)象征性游戏。

  (3)结构性游戏。

  (4)规则性游戏。

  7.【参考答案】(1)偶然的行为(0~2岁)。(2)游戏的旁观者(2岁以后)。(3)独自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

  8.【参考答案】(1)语言游戏。(2)动作技能游戏。(3)想象游戏。(4)交往游戏。(5)表演游戏。

  9.【参考答案】(1)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2)规则性游戏。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和音乐游戏。

  10.【参考答案】(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2)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幼儿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3)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少教师和家长对游戏都有不正确的态度,他们认为游戏并不重要,只有学习、上课才是重要的。其实,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幼儿在生理上发育还很不成熟,他们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因而,有游戏生活的儿童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儿童,也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儿童才会是身心健康的儿童。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2)爱玩、会玩是评价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由于幼儿游戏水平反映着他们的身心水平,因此,会玩的儿童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在评价儿童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游戏能力也当作一项重要的指标。

  (3)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游戏是早期教育的最佳方式。游戏恰好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情绪兴奋,充分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由于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具有丰富刺激的、能鼓励自己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身受益。一些家长和老师力图让幼儿提早进入读、写、算的学科学习,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该活动不是真正意义的游戏活动。

  (2)原因:①材料中幼儿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表演时,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这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干涉过多,没有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②教师未遵循接纳性原则,即幼儿在与同伴、材料互动中会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而这些未必是教师所预设的,这时教师应当及时更正自己的计划,敏锐地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使幼儿的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欢玩的”游戏,而不是“教师要他们玩的游戏”。而材料中,教师明显没有悦纳幼儿对游戏的新想法,而是不断通过言语指导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2.【参考答案】(1)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材料中,在游戏活动时间,幼儿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地选择了娃娃家、理发店和建构区并自主地进行游戏,而不是在外在的强制要求下进行游戏,他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显露自己的潜力。

  (2)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但并不直接创造财富。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不同的玩法,还可以依靠想象不断变换物体的功能,不断变换人物的角色,不断变换游戏的情节,如材料中担任理发师的小朋友穿上理发师的服装,帮“顾客”围上毛巾等必备物品,用玩具剪刀对“顾客”的头发进行操作,这充分体现了幼儿游戏中的想象和创造,但其中并无营利性质。

  (3)游戏具有假想成分,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社会生活,是虚构和现实相统一的活动。游戏的假想性是指儿童的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的结合,是儿童在假想的情境中对生活经验的创造性反映。例如,材料中,幼儿游戏的主题内容(理发店)、角色(理发师、“顾客”)以及行为方式(“理发师”给“顾客”剪头发)等都具有社会性,是对现实世界“理发店”的反映,是儿童渴望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反映。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在游戏中,儿童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己的愿望,因而能够使儿童获得愉悦感、胜任感和满足感。例如,材料中,幼儿在没有强制目标的游戏环境中,自主选择游戏区域及游戏活动内容,在“剪头发”的过程中传来阵阵笑声和交谈声,这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轻松、愉快、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的表现。

  3.【参考答案】(1)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各种活动在儿童各年龄阶段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游戏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如下:①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②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③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④促进幼儿情感发展。⑤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⑥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

  (2)综上所述,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培养孩子画画、学英语以及弹钢琴等方面的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忽视和省去游戏这一重要活动是不正确的。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活动往往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习活动相关,一方面帮助儿童顺利愉快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另

  一方面也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应当重视儿童游戏,并且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来,伴随孩子共同成长。

  查看本书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