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指南

> 第五节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第五节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2020-12-04 09:42:28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4244 编辑: 苏老师

库课网校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答案已发布,本文所发布的章节答案为第五节: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刷题四 环境创设)。

  第五节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刷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精析】C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其生活的主要内容,故A项说法错误。 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还有家庭、社区的责任,故B项说法错误。幼儿衔接主要是培养幼儿入学的适应性,而不是小学化。故D项说法错误。

  二、简答题

  【参考答案】(1)主导活动:

  ①学前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游戏,以幼儿动手操作的多种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

  ②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上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

  ①学前阶段的生活节奏是宽松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没有出勤要求,教师对儿童在生活上的照顾比较周到和细致。

  ②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教师对儿童在生活上的照料明显减少,生活主要靠儿童自理。

  (3)师生关系:

  ①学前阶段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关系密切、具体。

  ②小学阶段师生接触主要是在课堂上,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窄。

  (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①学前阶段教室的环境布置生动活泼,有许多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进行同伴交往。

  ②小学阶段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桌椅排列固定,教室内没有玩具,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余地较少。

  (5)社会及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期望:

  ①社会及成人对幼儿的要求相对宽松,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已成为全社会基本的共识。

  ②社会及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家长对小学生具有很高的期望。

  三、论述题

  1.【参考答案】(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影响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有兴趣和向往、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为此,幼儿园应当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入小学。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主要包括:

  ①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②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③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④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主要包括:

  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③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4)加强幼儿园教师业务能力培养。

  ①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心理变化规律,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激发学习兴趣,及时发现幼儿表现出的不利于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习惯和行为,尽早给予矫正。②幼儿园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初始阶段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在对幼儿拼音、识字、算数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方面,做到引导正确、规范。

  (5)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

  幼儿园教师应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并向小学一年级教师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展示幼儿的学习水平,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幼儿园教师还应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的一般情况,让幼儿参加小学生的某些活动,同小学生联欢,举办作品交流展览,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效法小学生的愿望。

  2.【参考答案】(1)幼儿园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的原因: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变化发展的过程,幼儿园和小学虽然同属于基础教育,但这两个阶段在教育任务、内容、形式、方法、作息制度及常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幼儿入学后的适应及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以实现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

  (2)幼儿园应做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①学习方面的准备。包括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

  ②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包括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如相应地调整幼儿作息制度、改变活动时环境的布置、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开展联谊活动等。

  3.【参考答案】(1)幼儿园教育有其自身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幼儿园不能“小学化”。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幼儿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幼儿园不能“小学化”。

  ①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要求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养成,都应该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推进。

  ②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教育要有针对性,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要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③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一些方面则需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一特点要求教育活动要分析个体各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违背幼儿的天赋天性,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对幼儿的成长危害极大,是幼儿园教育应该明令禁止的。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D造成我国当前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有:主导活动方面、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师生关系、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幼儿身心发展

  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等。D项表述错误。

  2.【精析】D活动从以游戏活动为主转变为集体上课的形式,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要识记大量陌生的数学、文字符号。这体现的是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变化。

  3.【精析】D幼小衔接不应仅仅在大班进行,而应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4.【精析】B题干所说现象只注意到了幼儿“智”这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这就违背了“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指导思想。

  5.【精析】B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教材,让幼儿学好拼音,学会识字、写字和做算术,违背发展适宜性原则,实际上是让幼儿提前步入小学,这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入学适应能力,反而会造成种种弊端,妨碍孩子正常的发展。

  6.【精析】C在幼儿园阶段,教师让幼儿学习小学的知识,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7.【精析】A学前教育阶段不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标,故B、D两项说法不正确。A、C两项中,A项是家庭为儿童入园做准备的正确做法。

  8.【精析】A幼小衔接的目的是帮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激发幼儿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了“小学调查”的主题墙,这种做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利于激发幼儿良好的入学动机。

  9.【精析】D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性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10.【精析】A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应从提高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入手,应把提高孩子的内在适应能力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核心。

  11.【精析】C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①身体方面的睡眠不足、身体疲劳、体重下降等现象。②心理方面的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等现象。③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C项经常感冒属于疾病范畴,不属于适应性问题。

  12.【精析】A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13.【精析】B培养独立性是为了防止很多幼儿因为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不能自己按情况穿脱衣服、不能记住喝水或害怕独自上厕所等,而影响身体和学习,在小学生活中感到困难。题干中小明“老是忘记上厕所”说明其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其独立性。

  14.【精析】C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属于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15.【精析】D老师布置作业并要求完成,这是课后学习的任务。文文常常忘记抄写作业题,说明文文缺少任务意识。

  16.【精析】B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但由于幼儿园时期幼儿所需完成的任务性东西不多,他们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题干中反映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为避免这种问题,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是在大班阶段,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7.【精析】A入学前教幼儿拼音、识字、做算术是小学化的表现,是不正确的。其他选项都是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工作。

  18.【精析】A题干中的习惯都属于良好的学习习惯。

  19.【精析】D非智力品质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好奇心”“兴趣”“探索积极性”都属于非智力品质。

  20.【精析】A实施幼小衔接工作要求培养儿童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有些教师认为,要与小学搞好衔接工作就要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让幼儿园像小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园的幼儿。B、C、D三项表现出的就是小学化的倾向。

  21.【精析】D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D项并不属于幼小衔接的内容。

  22.【精析】D促进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培养幼儿自身的适应能力,是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焦点。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应从提高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入手,应把提高孩子的内在适应能力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核心。

  23.【精析】C许多幼小衔接的研究结果证明,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

  24.【精析】D在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尚不平衡的情况下,能否一刀切地取消学前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小学和幼儿园之间对衔接工作不重视,缺少沟通。(2)把幼小衔接看作是单纯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3)小学教师偏重教学技能、教学内容的研究。(4)家庭和学校的相互理解配合不够。

  2.【参考答案】(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把幼小衔接工作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要以幼儿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幼儿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要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必须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3)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避免小学化倾向的误区,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幼儿园应充分发掘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作用,建立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联系,共同搞好衔接工作。

  3.【参考答案】(1)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错误理解。(2)幼儿园违背相关规定,提前开设小学课程。(3)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三、论述题

  1.【参考答案】(1)学前儿童和小学生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幼小衔接期的幼儿处于过渡阶段,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要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的具体任务。

  (2)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除了幼儿园要适时地向小学靠拢外,小学教师也应多与幼儿园教师联系,定期交流沟通,设置合理的课程,真正体现“双向衔接”。

  (3)要摆脱只注重知识教学和智力提高的束缚,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4)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家长的配合。幼儿园和小学都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法和正确的衔接措施,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以达成家长和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共识。

  2.【参考答案】(1)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现象:

  ①教学组织形式小学化:不按规定年龄编大、中、小班,不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组织相应活动,让幼儿提前进入学前班学习。

  ②教学内容小学化: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③教学方法小学化:采用“粉笔+黑板”的小学教学模式,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

  ④评价指标小学化:给幼儿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进行文化知识考试,一些幼儿园对入学儿童进行面试,按文化成绩高低录取入学。

  (2)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①违背幼儿天赋天性。把幼儿当作小学孩子教,过早开发幼儿智力,会损害幼儿的学习兴趣。

  ②影响幼儿身体健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

  ③过早地介入理性教育。会好心办坏事,给幼儿精神压力,让孩子形成苦闷的心理背景,失去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和快乐,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

  ④抹杀幼儿创造的可能性。相对于幼儿来说,艰深的内容和死板苛刻的教育方式,使幼儿生命发展过早定型、个体生命发展的自由被极大缩减。

  ⑤剥夺幼儿幸福生活。不但剥夺了当下的幸福感受,而且还会影响今后对幸福的感受。

  ⑥影响教师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教师习惯于简单管理和灌输,缺乏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探究和保教业务的钻研,影响其专业化成长。

  ⑦偏离办园宗旨。幼儿园以各种名目举办特长班、兴趣班,乱买滥购教材和教辅资料,向幼儿家长违规收费。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①幼儿园超前教育违反了发展适宜性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以及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②

  幼儿园教授识字、算数、珠心算等内容,这些内容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对幼儿来说难度过大,不仅不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严重的会导致幼儿厌学,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

  (2)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①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影响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为此,幼儿园应当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

  ②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A.培养幼儿的主动性。B.培养独立性。C.发展人际交往能力。D.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③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A.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B.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C.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④加强幼儿园教师业务能力培养。

  ⑤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

  2.【参考答案】

  (1)我国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片面衔接。②小学化。③把幼小衔接作为特定时间的任务。

  (2)解决策略:

  ①从多方面全面衔接。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需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使儿童进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

  ②避免小学化。教育并非越早越好,顺应成长规律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以牺牲儿童身心健康为代价。避免“小学化”也不能走向排斥所有知识学习的另一个极端。我们强调游戏,强调避免“小学化”,不是要杜绝任何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是主张应该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我们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培养其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其独立性。

  3.【参考答案】(1)

  为让大班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和幼儿园可以对大班幼儿进行专门的入学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培养幼儿向往入小学学习的情感,激发其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②注意发展幼儿心理活动的有意性、稳定性,培养幼儿的责任感。③锻炼幼儿意志,培养其自制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材料中洋洋的妈妈只注重对洋洋读、写、算的能力的培养,忽视这一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忽视了对洋洋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致使洋洋完成任务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2)

  整个幼儿期,幼儿注意的发展表现为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开始发展,注意稳定性较差,容易分散。过多的无关刺激、疲劳、缺乏兴趣、教学活动组织不合理,这些都会导致幼儿注意的分散。材料中,“计算题”和“认读生字”单调、枯燥,洋洋对做“计算题”和“认读生字”这样的事情缺乏兴趣,且洋洋的注意力又被院子里孩子们的笑声吸引,因此洋洋完成“计算题”和“认读生字”的效果不理想。

  4.【参考答案】幼小衔接是指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通过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一系列的工作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并取得良好

  教育效果的过程。学前儿童入学前准备主要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目的是使儿童进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

  (1)幼儿园全面的入学准备工作:

  ①增强体质。②培养独立性。③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④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⑤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2)幼儿园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

  ①入学情感的激发。如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进行毕业离园教育等。

  ②学习能力的提高。如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

  ③安全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如游戏安全、饮食安全等。

  5.【参考答案】(1)这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过早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不符合幼儿心理的发展水平,导致幼儿的学习压力过大,出现厌学情绪,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②影响幼儿身体健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这样使幼儿缺乏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不利于其身体健康。

  ③幼儿学习了部分小学知识,进入小学后会因为已学过这些知识而不想再听老师讲,导致注意力分散,没有形成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不利于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④影响教师发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教师习惯于简单的管理和灌输,缺乏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探究和保教业务的钻研,影响其专业化成长。

  ⑤偏离办园宗旨。幼儿园以各种名目举办特长班、兴趣班,乱买滥购教材和教辅资料,向幼儿家长违规收费,严重脱离了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和保教任务。

  (2)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①改变家长的观念。引导家长认识到幼儿园阶段主要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幼儿园和小学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加强对幼儿园的质量评估以及处罚力度。幼儿园必须按照规定开展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小学化”的倾向。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规范小学招生和起始年级教学,严禁小学以各种名义进行选拔性入学考试,一年级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教学进度不得提前,解除家长“怕跟不上”的担心。

  (3)园长您好,至于您说的“园所里的孩子能力都特别强,不仅认识拼音、会写拼音,还会20以内的加减法”,我认为这不该成为我们幼儿园宣传的方向。幼儿园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别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这才是幼儿园对幼儿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在学前阶段让幼儿学小学才学的知识,我们不能用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孩子能力的高低,否则将会适得其反。我们应当扭转这种观念,充分认识到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查看本书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