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指南

> 第二节 幼儿园活动区环境创设

第二节 幼儿园活动区环境创设

2020-12-04 09:35:03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3880 编辑: 苏老师

库课网校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答案已发布,本文所发布的章节答案为第二节:幼儿园活动区环境创设(刷题四 环境创设)。

  第二节 幼儿园活动区环境创设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区域活动的材料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媒介,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因此,材料是儿童在活动区活动的基础。

  2.【精析】B幼儿活动区的入口地面上一般会有几双小脚印的图示,一来作为满额人数标准,二来作为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无言之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3.【精析】B在进行区域活动之前,教师总是会给小朋友集中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教师的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明白在区域内活动的规则及介绍新材料。

  4.【精析】C美工区是让幼儿进行美术和手工创作的活动区。在这里,幼儿可以画画、涂色、搅拌、折纸、创作贝壳项链、制作图书和贺年卡等。美工区的区域功能有:①体验感官和情绪的舒展。②体验美术的创意、自由表达的乐趣。③增强对色彩、线条、构图等的理解。④提高审美感受力和审美表现力。⑤欣赏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创作,体验成就感和满足感。

  5.【精析】C科学区的活动内容较为广泛,如探究声、光、电、磁、力、水、空气的活动。所以,题干中的材料应投放在科学区。

  6.【精析】B表演游戏区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即儿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的活动区。题干中幼儿按照故事的脚本来进行表演,属于表演游戏,故选B项。

  7.【精析】A幼儿在益智区的活动内容主要有计数、计算、分类等数学内容,也有回形针拼图等构图造型,还可玩棋类或者扑克牌。

  8.【精析】B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属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即属于生活区的内容。

  9.【精析】D操作区就是儿童操控材料的活动区,拼板、穿珠等应投放在操作区中。

  10.【精析】B阅读区需要相对安静,而表演区、建构区或者门口过道,相对比较“热闹”,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利于专注阅读。

  11.【精析】B固定与临时分区指教师设计时既要考虑到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可以随时进入活动区,又要留有一块便于随时集体活动的宽敞空间。教师要根据本班环境条件和资源,因地制宜地设立2~3个以上的固定活动区域,其他活动区可以临时用地垫、拖拉柜或者其他材料进行区域分割。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多设立固定的活动区域,以便于操作。

  12.【精析】A活动室内的“交通路线”力求畅通无阻,活动室中央和各个门口(盥洗室、大门、阳台门等)最好不要设活动区。

  13.【精析】CA项中图书区活动量较小,需要安静;娃娃家区属于热闹的“动”区,两者放在一起会相互干扰。B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不应只由教师进行。D项娃娃家不应是完全敞开的,因为有碍于娃娃家内幼儿自由、放松的游戏。

  14.【精析】B适宜性原则指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工具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和操作能力的材料和工具,容易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幼儿也容易在操作中获得成功感。

  15.【精析】A活动室是在园幼儿主要的活动、学习空间,其布置对可塑性强的幼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幼儿的身高。

  16.【精析】A丰富性原则要求教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状况,提供数量充足,形式、功能多样的活动区材料。题干中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说明教师遵循了丰富性原则。

  17.【精析】D操作性原则指因幼儿喜欢操作摆弄,教师所提供的区域活动材料最好是能让幼儿动手做做、摆摆,再配以说说、画画,这样有助于吸引幼儿主动地参与操作,激发创造欲望,在操作中发展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18.【精析】A丰富性即教师应当根据区角的活动内容,提供数量充足,形式功能多样的活动区材料,让幼儿自由地依据自己的需要选用合适材料。题干所述正体现了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19.【精析】B开放性材料是指材料不仅仅是一种用途,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自主创造,即有多种组合的可能。在幼儿园角色区投放适宜的开放性材料,方便幼儿进行角色游戏,能为幼儿的想象创造提供很大的空间。小汽车玩具不属于开放性材料。

  20.【精析】C活动区的材料投放的原则包括:①目的性原则。②适宜性原则。③丰富性原则。④层次性原则。⑤操作性原则。⑥情感性原则。⑦探索性原则。题干中,小熊老师投入不同种类、功能多样的材料,反映了材料投放的丰富性原则;小熊老师投放材料,让学生“装扮妈妈”与“三八”节相辉映,体现了投放材料的情感性原则;小熊老师投放丰富的材料,极大提高了学生动手的兴趣,体现了投放材料的探索性原则。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2)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3)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4)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规范幼儿的行为。

  2.【参考答案】(1)帮助幼儿练习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2)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看听读的过程中,通过对图书中故事情节的感受、模仿、学习和欣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4)促使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需求、意愿和观点。

  (5)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了解。

  3.【参考答案】(1)干湿与动静分区。(2)固定与临时分区。(3)独立与整合分区。(4)方便通畅。

  4.【参考答案】(1)目的性原则。(2)适宜性原则。(3)丰富性原则。(4)层次性原则。(5)操作性原则。(6)情感性原则。(7)探索性原则。

  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1)提供多样而丰富的内容。为适应儿童个别差异,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或配合教育任务,设置多种活动区,并要经常更换活动区的内容。

  (2)要易于观察或记录。无论活动区布置在室内任何角落,都必须方便教师的观察或记录。

  (3)合乎安全原则。确保设施、设备、操作材料等物质材料的安全和卫生,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

  (4)类似的活动安排在一起。如将安静的图书区、自然区放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5)活动时所需材料应置于附近。各种设备、材料应尽量放在儿童伸手可及之处,刺激并便于儿童充分利用其开展活动。切忌束之高阁,限制儿童利用。

  (6)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单纯追求活动区的多而全,会造成每一区的活动空间和整个室内空间过于拥挤、狭小,反而影响儿童活动的开展。如果空间有限,可根据儿童兴趣和教育的需要轮流安排活动区,不必同时设置所有的活动区。

  (7)注意活动区间的相对封闭与分割。活动区之间形成间隔,使每个区域独成一体,有利于儿童在区域内的活动,特别是对于一些独立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区。但应注意的是,封闭的程度要以儿童之间互不干扰活动、教师置身于活动区外又能观察到儿童的活动为原则。

  (8)注意光线的明暗。对于需要光线的活动区,如图书区、观察区,要将其安排在光线充足、照明好的位置上,使儿童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知识、技能上能得到发展,而且在健康上也得到保障。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材料中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①区域设置过多过满,容易影响项目选择并引发纠纷。材料中,每个班都至少设置了7~8个区域,内容过多,会影响幼儿的选择。

  ②部分活动区域内容材料更换不及时,影响了孩子的活动积极性。材料中,语言区的图片已经积了一层灰,智力区的拼图无人问津,这些材料对该班的幼儿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却没有及时被换掉,对幼儿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③部分区域提供的活动材料过难,影响了孩子的活动兴趣。

  (2)建议:

  ①将班上的区域进行整合,数量控制在6个左右。

  ②及时根据幼儿活动进度和教育内容需要更换调整语言区的图片。

  ③智力活动区内提供的拼图要符合本班大部分孩子的认知程度,避免因过难而影响幼儿操作的成就感。

  2.【参考答案】该幼儿园结构区的材料投放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投放的原则。如刚开始投放积塑让幼儿进行拼插和搭建;接着投放海绵块,让幼儿混合使用材料;过段时间,又投放纸盒、易拉罐等,鼓励幼儿搭建有主题内容的物体。这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投放原则,既适应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实现了活动区材料的更新,不断地为幼儿提供具有新的刺激的环境,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和设计能力的发展。

  3.【参考答案】(1)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与条件,更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材料中,教师根据自己小时候玩娃娃家的游戏,而为幼儿设置了自主自由的活动区,促进了幼儿主动、活泼地发展。

  (2)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注重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园自由活动区的设置是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场所。材料中,教师撤掉角色区中的所有材料,开设了新区,孩子们取名叫“自由区”,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3)当然自由活动区的设置更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促进孩子主动地发展,对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可能不太适合,他们更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活动。

  4.【参考答案】(1)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

  ①材料投放要注意目的性,即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应该有的放矢,与我们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紧相连。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点。材料中,中班幼儿开始学习使用筷子,教师组织了关于筷子的活动,体现了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②材料投放要注意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提供数量充足和形式、功能多样的材料;提供能满足不同水平儿童发展需要的材料。材料中,李老师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许多不同材质、颜色、长短、粗细的筷子,体现了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③材料投放要注意儿童的自主性。教师应注重引导儿童参与,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儿童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儿童自主性的教育过程。儿童提供材料与作品,是他们参与活动室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材料中,李老师让幼儿收集不同的筷子,并与幼儿探讨筷子可以怎么玩,体现了材料投放关注到了儿童的自主性。

  ④材料投放要注意儿童的兴趣性。儿童有了兴趣参与活动,教育目标才容易达到。有时,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和活动方式,也会让儿童的兴趣高涨。儿童共同参与准备的材料,如投放他们的作品,可以增强儿童的自豪感和活动兴趣。材料中,李老师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许多不同材质、颜色、长短、粗细的筷子,体现了材料投放关注了儿童的兴趣性。

  ⑤材料投放要注意开放性。教师应充分发挥家庭、社区和互联网在活动区材料投放中的作用。家庭是区域材料最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后盾。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的优势,利用家长的“财富”来丰富活动区材料,不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儿童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儿童探究活动在家庭中的有效延伸。这也是教育开放性的一种体现。材料中,李老师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不同材质、颜色、长短、粗细的筷子,体现了材料投放的开放性。

  (2)低结构材料即结构简单、容易收集且幼儿熟悉度高、功能多元、可任意拆分组合、重新建构的材料,如报纸、包装盒、积木等。

  5.【参考答案】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样的玩具要多准备几套,以防止幼儿为争抢玩具而发生攻击性行为。

  材料中,小A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活动材料种类少、数量多的环境,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所以小A班老师的做法比较合理;小B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活动环境,但种类多、数量少,因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容易引发争抢行为,所以小B班老师的做法不合理。

  查看本书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