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指南

> 第七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七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020-12-03 16:19:17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6442 编辑: 苏老师

库课网校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答案已发布,本文所发布的章节答案为第七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刷题一)。

  第七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刷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母亲具有接纳、合作、易接近的性格特征,其与婴幼儿能够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2.【精析】C反抗型依恋(矛盾型依恋)的婴儿每次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他会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这里看。题干所述属于反抗型依恋。

  3.【精析】C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指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她)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和不安情绪。由题干中初入园幼儿的哭闹、不安等情绪可知是幼儿的分离焦虑。

  4.【精析】B移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移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移情可以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产生利他思想,从而导致亲社会行为;二是移情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产生同情心和羞愧感。题干中冰冰边擦眼泪边安慰田田,与田田产生情感共鸣,引发自己的同情心,是幼儿移情能力的体现。

  5.【精析】B能否协商处理玩伴关系是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同伴交往属于社会交往的一种。故选B项。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有利于幼儿认知的发展。(2)有利于发挥幼儿游戏的引导性。(3)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4)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参考答案】(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2)幼儿自身的特征。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4)父母的鼓励。

  (5)教师的影响。

  3.【参考答案】(1)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是在移情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反应,进而产生安慰、援助等亲社会行为。即移情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2)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儿童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对于他们需要帮助的线索的识别能力越来越强,而且移情能力也逐渐增加,开始能够换位思考和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体察别人有被帮助的需要,这些能力促使儿童在生活和交往中能够更多地表现出助人、分享及其他亲社会行为。

  4.【参考答案】(1)含义:①工具性攻击指向渴望得到的东西(如财物或权力),以伤害他人作为达到非侵犯性目的的手段。②敌意性攻击以人为定向,旨在伤害他人(身体、感情和自尊等),如报复、支配等。

  (2)相同点:①二者都属于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②二者的出现都带有目的性。工具性攻击的目的在于获得某个物品;敌意性攻击的目的在于以人为指向。

  (3)不同点:①指向对象不同。工具性攻击指向的是物品,为了获得物品而攻击别人;敌意性

  攻击指向的是人,为了伤害他人。

  ②年龄段不同。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则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③预见性不同。工具性攻击属于缺少预先的设想和深思熟虑而造成的对他人的

  伤害;而敌意性攻击是为了报复先前的侮辱或伤害,或者他们只是做他们想做的事

  情,而使别人受到伤害,具有深思熟虑的特点。

  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1)积极的师幼关系对幼儿及教师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有助于幼儿获得关爱。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和责任就是关爱幼儿。幼儿可以体验来自幼儿教师的关爱,从中获得精神需要的满足,是良好师幼关系的体现。

  ②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幼儿的安全感主要是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一般而言,幼儿的安全感多来自于幼儿可信赖的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即为幼儿最可信赖的人,可以使幼儿更安全、自信、从容地进行活动。

  ③有助于幼儿之间建立同伴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而不良的师幼关系可能破坏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④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师幼关系直接影响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理解和关注,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促使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反思,而后在反思中提高,从而实现教师专业的完善和发展。

  (2)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①关爱幼儿,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和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是幼儿面对陌生环境的自然反应,教师应当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这些表现,不能把这些表现当作幼儿在行为习惯上的“问题”,或者视若无睹,让幼儿“自然适应”。

  ②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教师与幼儿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幼交往的效果和师幼关系的性质。

  ③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教师对于幼儿及幼儿活动的关注和兴趣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外在表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并为幼儿所感受,从而为积极师幼关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④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教师与个别幼儿的关系,尤其是与班级里特殊的幼儿的关系,常常会影响着教师与其他幼儿的关系,教师应该设法与个别幼儿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并以个人关系影响与其他幼儿的关系。

  ⑤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主要表现在:A.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B.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C.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四、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1)本材料中主要反映了老师在处理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行为的引导。两位教师的做法各有利弊。

  (2)幼儿的身心特征(生理因素、情感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中,要留意幼儿身心特征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对两位教师回应方式的利弊之处分析如下:

  教师A做法的可取之处:发现幼儿同伴交往中出现问题,及时介入,介入过程中没有强制去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执行,而是用一种讲道理的方式告诉幼儿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教师A做法的不可取之处:该教师介入的方式属于主导者地位,也就是说以教师的身份介入到游戏当中,干涉到了幼儿正常游戏的进行,而且让小莉离开秋千让给诺诺玩的时候,并没有询问小莉的意愿,委婉中透露着一种命令式的口吻,没有给予孩子述说自己意愿的机会。对于诺诺来说,这一次通过老师的介入满足了内心的愿望,下次遇到此类问题还是会第一时间想到找老师,欠缺自己动脑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做法会养成孩子胆小、懦弱、依赖成人的不良习惯。

  教师B做法的可取之处:注意到了幼儿特点对同伴交往的影响。对交往当中弱势的一方,即诺诺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建议,抓住契机培养了幼儿在交往当中的主动性、勇气,更为可取。

  教师B做法的不可取之处:她对幼儿处理问题的过程关注不够,仅笼统教给方法,对后期交往过程应有更多关注、引导、鼓励。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行为方式。例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

  2.【精析】B“学会做人”即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师幼关系等,这两种关系属于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因此,“学会做人”体现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要求。

  3.【精析】B社会性发展是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幼儿发展的三大方面。

  4.【精析】A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即依恋。

  5.【精析】A家庭教养方式有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三种。

  6.【精析】A采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父母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孩子的爱好、兴趣;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

  7.【精析】A专制型家庭中父母给孩子的温暖、慈祥、同情较少。父母对孩子过多地干预和禁止,对子女的态度简单粗暴,甚至不通情理,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孩子的爱好兴趣,更不允许孩子对父母的决定和规则有不同的意见。这类家庭的孩子或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或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8.【精析】B专制型的家长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虽然有时家长为孩子设立的目标和标准很高,甚至不近情理,但是孩子不可以反抗。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地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

  9.【精析】D放任型亲子关系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充满爱与期望,但是却忘记了孩子社会化的任务,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容易使孩子形成“胆小怯弱,自私自利”“清高孤傲,自命不凡”的品质。

  10.【精析】C形成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的教养态度和方式,独生子女家庭中典型的教养方式是溺爱和过分保护。

  11.【精析】B艾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的依恋存在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矛盾型)。

  12.【精析】B安全型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围环境。母亲在场时,主动去探究;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忧伤时易于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安慰更有效。母亲返回时,以积极的情感表达依恋并主动去寻求安慰。即使在忧伤时,婴儿也能通过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地平静下来,然后继续探究和游戏。

  13.【精析】B安全型依恋的幼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当母亲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题干中慧慧的依恋行为即属于安全型依恋。

  14.【精析】C焦虑—回避型依恋幼儿从外在的行为特征来看比较独立,情绪活动水平低,缺乏对爱的反应。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能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游戏,但显得不专注、浅显、缺乏情感投入。他们能够接受陌生人(如教师和同伴)的关注,在母亲离开时未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与母亲团聚时也不力图去接近。

  15.【精析】B回避型依恋的婴儿极少对母亲不在身边表现不安,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他们也避免与母亲的相互作用,与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情感联结,这类儿童也被称为“无依恋的儿童”。

  16.【精析】A题干所述的婴儿可能属于回避型依恋类型。母亲是否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儿童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儿童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暂时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

  17.【精析】C反抗型依恋(焦虑—抗拒型)的儿童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出极度的反抗。这类幼儿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从题干中贝贝的表现可知,贝贝属于焦虑—抗拒型依恋。

  18.【精析】D根据鲍尔比、艾斯沃斯等的研究,依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①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②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③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④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19.【精析】A由题干中“对所有人反应一样”可知,是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儿童依恋行为的表现。

  20.【精析】C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又叫依恋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进一步对母亲的存在特别关切,特别愿意和母亲在一起。同时,当陌生人出现时,婴儿则会显得谨慎、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表现出怯生、无所适从。不过,这时候的婴儿已经明白成人不在视野范围内后还会继续出现,所以他们以母亲为安全保障,在新环境中探寻、冒险,然后又回来寻求保护。

  21.【精析】C在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婴幼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根据题干中“只让妈妈抱”可知形成了对母亲的依恋,处于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22.【精析】D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指2岁以后婴儿能够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知道她爱自己,不会抛弃自己,这时,婴儿把母亲作为一个交往的伙伴,并知道交往时要考虑到她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这时与母亲在空间上的邻近性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23.【精析】B母亲对儿童的敏感性是影响儿童依恋形成的关键因素,敏感的母亲对儿童来说是易接近的、接受的、合作的。

  24.【精析】D民主型的教师在各方面的得分都较高,特别是在师幼交往的目的(非知识中心)性、发现意识方面处于最高水平,表现为更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并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25.【精析】C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社会关系。

  26.【精析】D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①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即赋予社会知觉的功能。②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即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③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即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因此,D项不是同伴关系的功能。

  27.【精析】A友好性的交往策略主要有:①发起。即提议,如当一个小朋友提出一项活动建议,而你又不想参加时,便提出一个新建议,转移矛盾,使共同活动继续下去。②协商。如当想参加一个活动时问其他小朋友:“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③让步。如及时地放弃手中的玩具,避免与另一个小朋友冲突等。这三种交往策略在交往中表现出较高的建设性、合作性。不友好的交往策略往往有较多的支配(只考虑自己的意愿和观点,不顾及他人)、依赖(有问题只求助教师,很少自己主动解决)、退缩(一有难处就哭)等。

  28.【精析】B被拒绝型儿童交往活跃,但常做出不友好的、攻击性的举动,如强行加入、争夺玩具、大声喊叫等,为大多数同伴所不喜欢或常被拒绝。

  29.【精析】B被忽视型儿童不喜欢交往,常一个人玩,在群体交往中显得退缩、害羞、不起眼,常常被冷落。身体弱的欣欣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也没有小朋友一起玩耍,是典型的被忽视型儿童。

  30.【精析】C题干所述为性别角色的概念。

  31.【精析】C性别认同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的正确认识。性别认同出现的年龄较早,一般认为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在1.5~2岁。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知道一些特定的活动或物品同性别的联系。例如,知道“领带是爸爸的,口红是妈妈的”。

  32.【精析】A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①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②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③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

  33.【精析】D5岁的孩子开始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越来越清楚。同时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勇敢,女孩要文静等。

  34.【精析】B进入3岁后,幼儿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研究发现,3岁的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选择女孩作为伙伴。还有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也不同。男孩之间更多打闹、为玩具争斗、大声叫喊、发笑,而女孩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更多是通过规则协调。

  35.【精析】B应该从幼儿早期就开始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幼儿教育,不过分强调性别差异,适当淡化幼儿的性别角色和行为,对儿童的智力和性格发展是有利的。

  36.【精析】D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当别人遇见困难时,幼儿表现出关心、同情,这属于亲社会行为。

  37.【精析】A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捐献等。模范是指值得人学习的榜样,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38.【精析】D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它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9.【精析】B学前儿童在2岁左右出现亲社会行为的萌芽。研究表明,15~18个月的儿童有与同伴分享玩具的行为,尽管比例不高,但已有分享;所有2岁的幼儿有对母亲或陌生成年妇女的援助行为,这都说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萌芽。

  40.【精析】B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包括社会生活环境、儿童日常生活环境和移情。其中,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

  41.【精析】C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题干中的“如果你是他们,会怎样想”就是要求幼儿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因此使用的方法是移情训练法。

  42.【精析】C在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中,5~6岁时分享水平提高,表现为慷慨行为的增多。

  43.【精析】B工具性攻击是儿童为了争夺物体、领土或权力而发生的身体上的冲突且使他人在此过程中受伤的行为。根据题干中的“为了得到玩具”可知是工具性攻击。

  44.【精析】C1岁左右幼儿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2岁左右幼儿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推、咬等。从频率上看,4岁之前,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4岁达到顶峰,之后数量就逐渐减少。

  45.【精析】A对攻击型儿童来讲,惩罚会加重其攻击行为,因此惩罚对于攻击型儿童来说不是有效的手段,A项说法错误。

  46.【精析】B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多于敌意性攻击,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则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47.【精析】B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包括父母的惩罚、榜样、强化和挫折等。题干所述表明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

  48.【精析】D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2.【参考答案】(1)幼儿自身的特征。(2)早期的亲子关系。(3)教师自身的特征。(4)师幼互动的外部特征。(5)客观环境。

  3.【参考答案】(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2)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

  (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

  4.【参考答案】(1)创设良好环境,控制环境和传媒的影响。

  (2)改善亲子关系,纠正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

  (3)提高儿童的自控能力和交往技能,帮助儿童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正确方法。

  (4)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移情能力。

  (5)引导儿童掌握合理的心理宣泄方法。

  (6)及时表扬和奖励儿童亲社会行为。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材料中孩子的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放任型的教养方式。放任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幼儿,容易表现出不成熟、适应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材料中幼儿家长的这种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无条件地包容孩子的现状也是导致该幼儿的问题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的原因。其次,由于该幼儿的父母工作繁忙,照顾幼儿、与幼儿沟通的时间有限,从而导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差。

  ②早期亲子交往经验的缺乏。幼儿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以获得一种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这种概念是幼儿将来自信心和自尊心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同伴交往积极、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材料中的幼儿由于从小父母没有在身边,缺少与父母的亲子交往,使其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障碍。

  (2)教育策略:

  ①加强亲子互动和交流,增进亲子关系,尽可能亲自抚养和教育孩子。

  ②根据孩子自身发展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父母应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

  ③加强师幼互动,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2.【参考答案】(1)材料中阳阳所形成的依恋类型是焦虑—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的幼儿,母亲离开时,儿童不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母亲返回时,也不主动寻求接触。材料中阳阳“孤僻”“不爱说话”“父母回来看望她,阳阳也显得很冷漠,并且回避父母”正是焦虑—回避型依恋的表现。

  (2)产生的影响:

  ①对阳阳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社会性交往水平降低,阳阳逐渐不爱说话,不爱和其他小朋友玩。

  ②对阳阳的情绪产生影响,导致阳阳情绪不稳定。

  ③对阳阳的个性产生影响,使阳阳性情变得越来越孤僻,活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坚持性也变差。

  (3)合理建议:

  ①稳定的照看者是儿童依恋形成的必要条件。通常,这个人是母亲。母亲在婴儿依恋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阳阳需要有稳定的照看者,父母应该尽量避免与阳阳的长期分离,即使分离,也需要注意给予阳阳关心,如多打电话、多视频聊天等,保持与阳阳情感上的沟通。

  ②照看的质量(包括照看的态度和环境)。爷爷奶奶应逐渐修复关系,给阳阳提供充满爱的成长环境,尽量不在阳阳面前争吵,多给予阳阳一些情感上的支持与关注。

  ③阳阳的父母与阳阳要多一些身体上的接触,对阳阳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做出反应。

  ④家庭因素。正常家庭,尤其是婚姻美满、成人之间充满温馨、较少有摩擦的家庭,会使儿童依恋的安全感增强。

  3.【参考答案】(1)小明父母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

  (2)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小明父母“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导致“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这说明小明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因为缺少交往实践而没有得到培养提高,与同伴交往也已经受到了不良影响。

  (3)父母如果继续这种教育方式,接下来,小明可能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儿童(被排斥或受忽视),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小明的心理健康发展。

  4.【参考答案】(1)从材料可以看出徐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徐老师抱着沐子,耐心倾听沐子诉说自己的情绪,直到情绪逐渐平稳,体现了徐老师控制幼儿情绪的方法。

  (2)帮助儿童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①教会儿童合作,增强儿童的自信感。徐老师应该教给沐子和同伴交往的方法,使其学会和同伴相处。②教会儿童游戏,提高儿童的参与度。徐老师应该让沐子积极参与到阳阳的游戏中,学会处理同伴之间的问题。③教会儿童接纳,融洽儿童的同伴关系。徐老师应该教阳阳接纳沐子,而不是把沐子排斥在外,影响了同伴关系的发展。④教会儿童表达,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徐老师应该教会阳阳和沐子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

  5.【参考答案】(1)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有:

  ①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幼儿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以获得一种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这种概念是幼儿将来自信心和自尊感的基础,也是其同伴交往积极、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②幼儿自身的特征。对幼儿来说,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外表及个人性格。幼儿的身心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幼儿的身心特征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性别、长相、年龄等生理因素影响着幼儿被同伴选择和接纳的程度;第二方面,幼儿的气质、情感、能力、性格等个性情感特征影响着他们对同伴的态度和交往中的行为特征,由此影响同伴对他们的反应及其在同伴中的关系类型;第三方面,幼儿在交往中的积极主动性、交往行为和交往技能。材料中的莉莉活泼爱笑、乖巧懂事,能够照顾到其他小朋友,也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活动。因此,莉莉特别受同伴的欢迎,小朋友会主动找她玩。材料中的阳阳总是和小朋友

  发生冲突,他想和小朋友玩,却总是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如“抢玩具”。这说明幼儿自身的特征会影响其同伴关系。

  ③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材料中,阳阳之所以要抢方方小朋友手里的“变形金刚”,因为他觉得拿着这个“变形金刚”,其他小朋友就会找他玩。这说明玩具对同伴关系有着一定的影响。

  ④父母的鼓励。学龄前儿童在各种不同场合及不同活动中努力寻找着自己的游戏伙伴,但是他们的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他们通常依靠父母来为自己建立与同龄人的伙伴关系。父母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为孩子彼此间的接触提供便利的条件;通过提供建议和指导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父母自身的不同风格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材料中,莉莉的父母邀请莉莉的同学去家里做客或者周末叫上邻居小朋友去游玩,所以莉莉一直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欢迎。这说明父母的鼓励和帮助对幼儿的同伴关系有着较大的影响。

  ⑤教师的影响。一个儿童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因此,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材料中,老师每次看到阳

  阳抢小朋友的玩具,都会让阳阳“面壁思过”,但阳阳类似的行为并没有减少。这说明老师对幼儿行为的正确处理和引导,对幼儿同伴关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作用:

  ①可以满足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②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③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④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⑤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6.【参考答案】(1)浩浩属于同伴交往类型中的一般型儿童,即表现一般,既不主动、友好,也不消极、敌对,既不为同伴特别喜爱,也不令人讨厌。

  (2)可能成因:

  ①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亲子关系对今后的同伴关系有预告和定型的作用,而更近一些的观点则认为二者是相互影响的。

  ②幼儿自身的特征。对幼儿来说,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外表及个人性格。

  ③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幼儿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发生。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由游戏的情境下,不同社交类型的幼儿表现出交往行为上的巨大差异,而在有一定任务的情境下,如在表演游戏或集体活动中,即使是不受同伴欢迎的幼儿,也能与同伴进行一定的配合、协作,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作用关系,对其行为有许多制约性。

  ④父母的鼓励。学龄前儿童在各种不同场合及不同活动中努力寻找着自己的游戏伙伴,但是他们的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他们通常依靠父母来为自己建立与同龄人的伙伴关系。

  ⑤教师的影响。一个儿童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

  (3)教育建议:

  ①营造宽松环境,培养交往技能。

  ②在各领域教育教学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③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与同伴交流,体验交流的快乐。

  7.【参考答案】幼儿的身心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

  (1)性别、长相、年龄等生理因素和姓名影响着幼儿被同伴选择和接纳的程度。

  (2)幼儿的气质、情感、能力、性格等个性情感特征影响着他们对同伴的态度和交往中的行为特征,由此影响同伴对他们的反应和其在同伴中的关系类型。

  (3)对幼儿同伴交往关系影响最大的是其在交往中的积极主动性、交往行为和交往技能。

  (4)材料中的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因而在班里开展的“好朋友”主题活动中被小朋友否定彼此是好朋友,反映出了幼儿的身心特征制约和影响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程度。

  8.【参考答案】材料中的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冲突,矛盾很集中、需要教师专业的指导和处理,矛盾才能得以缓解、不被激化。

  (1)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①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发展不足。②幼儿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③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④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可能会错误表达自己的意愿,造成其他同伴或老师的误解,进而引发矛盾。

  (2)对事件的处理。①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②关心小华的伤(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③请小安帮小华涂药(让他感受到自己行为给同伴带来的伤害)。④安顿好后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⑤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总之,教师应该在避免矛盾扩大化的基础上对两个孩子加以科学的引导和教育,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其他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如此处理和对待。

  查看本书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