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指南

>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2020-12-03 16:04:09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9212 编辑: 张老师

库课网校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答案已发布,本文所发布的章节答案为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概述答案(刷题一)。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刷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D题干中“多层次的材料”体现了活动材料有难有易,符合幼儿认知、游戏水平的个体差异,遵循的是差异性原则。

  2.【精析】A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题干中老师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将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正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思想的体现。

  3.【精析】C遗传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题干中的双胞胎虽然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但是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说明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4.【精析】A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模范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

  5.【精析】A替代强化是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题干中萌萌因看到青青和小猫一起玩得很开心而降低对猫的恐惧,属于替代强化。

  6.【精析】B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大阶段理论,0~1.5岁的婴儿面临的基本冲突是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当婴儿哭泣时,如果父母或照料者给予婴儿适当的、稳定的与不间断的关切、照顾、哺育与抚摸,婴儿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感,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可信赖的地方。

  7.【精析】C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5~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即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自主性。

  8.【精析】D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0~2岁处于感知运动阶段,2~7岁处于前运算阶段,7~11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11~16岁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9.【精析】B前运算阶段(2~7岁)的特点之一是: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在这一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出现了“表象性思维”(形象思维)。所以,大班幼儿(5~6岁)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交互决定论:人的行为是由行为的内部因素(认知、情感等)与环境交互作用所决定的。

  (2)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模范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2.【参考答案】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2~4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特点是:

  (1)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在这一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出现了“表象性思维”(形象思维)。

  (2)自我中心化。

  (3)不可逆性。

  (4)不能推断事实。

  (5)泛灵论。

  (6)还未形成守恒。

  三、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1)情境一说明莉莉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即她还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看问题。根据情境中她认为自己走而引起月亮走可知其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情境二说明莉莉的思维不具有守恒性,“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变化,但其特有属性不变,情境中莉莉因下排纽扣聚拢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所以莉莉的行为表明其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①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在这一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具有了早期符号功能。②自我中心化。儿童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观察和理解世界。③不可逆性。儿童思维表现的事物关系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即他们的思维方向不可逆,只能由A到B,却不能由B到A。④不能推断事实。该阶段儿童只能根据知觉到的表面现象做出反应,不能推断事实。⑤泛灵论。儿童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⑥还未形成守恒。“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变化,但其特有属性不变。如同样多的水分别装在高的、窄的杯中和低的、宽的杯中,儿童会认为前者多,因为它的水平线看上去高一些。

  (2)启示:①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②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重视玩教具的鲜明、形象、生动性。③教师在与幼儿沟通时,避免使用反话。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儿童的发展是其身心两个方面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精析】B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即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在生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3.【精析】C广义的学前期是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的时期,即0~6、7岁。

  4.【精析】B新生儿期指0~1个月,婴儿期指1~12个月。

  5.【精析】C按照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发展阶段划分标准,3~4岁儿童处于幼儿初期。

  6.【精析】C按照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发展阶段划分标准,4~5岁儿童处于幼儿中期。

  7.【精析】D按照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发展阶段划分标准,5~6、7岁称为幼儿晚期。

  8.【精析】D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即小学阶段,年龄阶段是6、7岁~11、12岁。

  9.【精析】C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有不同进程。②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题干中新生儿前期发展快,后期慢,即心理发展的速度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10.【精析】D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题干中的描述表现个体在认知发展方面的不同,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11.【精析】D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题干中的描述表现个体在认知发展方面的不同,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12.【精析】D儿童发展的基本特征有:方向性和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13.【精析】A敏感期最早由蒙台梭利引入教育界,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

  14.【精析】B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5.【精析】C“危机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题干中阳阳的表现表明其处于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16.【精析】B“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障碍就难以弥补。难以弥补并不是无法弥补,而是比较困难,B项说法过于绝对。

  17.【精析】B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18.【精析】B“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对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突出贡献。它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可能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9.【精析】D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D项自我意识属于主观因素。

  20.【精析】B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条件。

  21.【精析】D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在环境的影响下,最初的可能性能够变为最初的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将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和可能。但是,遗传素质并不能决定幼儿的发展,故D项中“决定幼儿发展”的说法有误。

  22.【精析】B“孟母三迁”的故事可用来说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

  23.【精析】C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果,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A、B两项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D项的格塞尔提出的“成熟论”,是“二因素论”的代表。

  24.【精析】B“二因素论”中的两个因素指的是遗传和环境。

  25.【精析】B“儿童心理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这种观点是“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认为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之间不是简单的相加或会合,是相互依存关系。

  26.【精析】B“相互作用论”注意到两种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即任何一种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都依赖于另一种因素,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相加或会合。也就是说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27.【精析】C格塞尔提出了“成熟势力说”,他用“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为成熟和学习,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28.【精析】A格塞尔用“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为成熟和学习,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29.【精析】B替代强化指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如小学生看到别人因做好事受到奖励,自己也养成做好事的优良品质。题干中儿童因经常看暴力镜头导致攻击性行为增加也属于替代强化。

  30.【精析】C自我强化指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题干中小学生奖励自己做好事的行为即属于自我强化。

  31.【精析】B弗洛伊德认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

  32.【精析】A弗洛伊德把儿童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岁至成年)。

  33.【精析】C弗洛伊德把儿童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岁至成年)。

  34.【精析】B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题干所述是1.5~3岁儿童的表现,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形成的人格品质是自主性。

  35.【精析】B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在自主感对羞怯和疑虑阶段,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和倾向。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性格。

  36.【精析】B幼儿在3~6岁,主要冲突是主动感对内疚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37.【精析】C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人的每个阶段有新的主要冲突。例如,0~1.5岁处于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1.5~3岁处于自主感对羞怯和疑虑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8.【精析】D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毕生研究儿童认知的发展,创立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

  39.【精析】A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40.【精析】C皮亚杰提出,儿童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41.【精析】A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0~2岁处于感知运动阶段;2~7岁处于前运算阶段;7~11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11~16岁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42.【精析】A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这是0~2岁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0~2岁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43.【精析】B皮亚杰研究发现,12~18个月的婴儿能够比较精确地进行模仿,到18个月左右就出现了延迟模仿,即榜样已经离开了现场,婴儿也能够表现出榜样的行为。题干所述的行为即为儿童在离开了课堂之后对教师行为的延迟模仿。

  44.【精析】B处在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必须借助图像和表象知觉事物之间的关系,没有了具体的餐具,就无法游戏,符合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

  45.【精析】B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自我中心化、不可逆性、不能推断事实等特点。

  46.【精析】D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运算活动,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反演可逆性,认识到改变了的形状或方位还可以改变回原状或原位;另一种是互反可逆性,即两个运算互为逆运算,如A=B,则反运算为B=A。因此,题干中幼儿的表现说明了其思维的不可逆性。

  47.【精析】B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有:自我中心化、不可逆性、不能推断事实、

  泛灵论和还未形成守恒。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概念:指幼儿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可能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对教学的启示:最近发展区决定着教学的可能性,而教学也应当以它为目标,教育教学的作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创造条件。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落在最近发展区内。教育者不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还要判断儿童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让儿童“跳一跳,够得着”,帮助儿童勇敢地迎接挑战,激发思考力、创造力和意志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参考答案】(1)二因素论以斯腾的“辐合论”和格塞尔的“成熟论”为代表,认为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2)斯腾在《早期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辐合的结果”。格塞尔的成熟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包括成熟与学习。

  3.【参考答案】(1)0~1.5岁——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1.5~3岁——自主感对羞怯和疑虑。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三、论述题

  1.【参考答案】(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在种系发展中,遗传的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本身就是在许多世代遗传和变异的辩证统一过程中进化而成的。生理成熟主要是按照遗传的程序进行,但是环境对生理成熟也有相当有力的影响。

  (2)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环境可以对遗传因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环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儿童的生理成熟进程。反过来,遗传的特征对儿童接受环境的影响起制约作用。最常见的是儿童的性别、最初的气质特征、某些特殊才能的发展等。

  (3)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做具体、综合的分析。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遗传和环境起作用的情况有所不同。

  2.【参考答案】(1)生物因素:

  ①遗传。遗传素质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②机体的成熟程度。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和限制,因此,教育要“适时”,还要适应幼儿的个体差异,一定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揠苗助长”。

  ③先天的影响。先天的影响主要指胎内环境。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先天因素是多方面的。

  (2)社会因素:

  ①环境。环境是指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的客体主要为儿童提供物理经验,社会环境主要为儿童提供社会经验。

  ②教育。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它规定着儿童发展的方向,但教育不是万能的。从教育实践经验来看,任何有效的教育都必须以受教育者的自身精神活动作为内因,教育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3)儿童主观能动性: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儿童的身心活动才起作用。儿童的活动是儿童发展和教育中最重要的手段。因此,在学前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儿童,使他们身心真正投入到各种活动中,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

  ①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也说明了想象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②“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

  ③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比如,走凹凸不平的路,既要防止摔伤,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认知兴趣。

  ②针对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

  ③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2.【参考答案】我不赞成材料中的说法,原因如下:

  材料所反映的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幼儿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果,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此观点否定了遗传的作用,否定了儿童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及否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这是不可取的。

  查看本书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