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指南

> 第四节 中学生能力、身心的发展

第四节 中学生能力、身心的发展

2020-12-01 14:00:53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3120 编辑: 苏老师

库课网校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答案已发布,本文所发布的章节答案为第四节:中学生能力、身心的发展(刷题五)。

  第四节 中学生能力、身心的发展

  刷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题干所述为关键期的概念。

  2.【精析】B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独立性日益明显。中学生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希望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均是其独立性日益增强的表现。

  二、辨析题

  1.【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知识越多并不能说明能力越强。知识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能力是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知识的掌握是无止境的,能力发展却有一定的限度。而且知识与能力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如很多高分低能的人,知识多少只是能力发展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当然能力也会反过来影响知识。所以题干说法错误。

  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液体智力即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认、记忆、理解等,比如记忆广度。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故题干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

  【参考答案】(1)能力类型(结构)的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四、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1)①马英是高一学生,处于中学生过渡阶段,中学生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的蓬勃成长、急骤变化;智力迅速发展;情绪和情感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形式也比较复杂,他们重感情、讲友谊,稳定性也在逐步提高,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开始对异性展现出一定的兴趣。

  ②中学生这些身心的变化,集中地表现出这个阶段的四个特点: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材料中马英同学属于不成熟向成熟阶段过渡时期,表现出对异性的情感,因此向老师倾诉,喜欢上班里的周勇同学,总是关注周勇的身影,看不到周勇就会觉得心神不定。但是又担心父母和老师发现,表现出一定的心理闭锁性,同时又担心自己的成绩下降,各方面的压力让自己变得倍感痛苦。受到感情方面的困扰,在学习、生活上魂不守舍,自信心受到重大打击。

  (2)中学生的异性交往需要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

  首先,老师和家长要重视性教育,而且要把握好教育尺度,在传授知识的时候,用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能被他们接受的方式为宜,而不是简单地把成人的知识教给孩子,或是单纯地迎合孩子的心理。

  其次,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组织男女学生共同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使他们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在活动中得到满足。

  最后,老师应该尊重马英同学,将马英同学与她倾诉的内容保密,并且正向引导;将马英同学的精力重点引导回学习上,为其指明方向,树立理想。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和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但不是全部心理条件。

  2.【精析】D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能量,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因素。

  3.【精析】A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30岁后随年龄老化会有所降低。

  4.【精析】A液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知、类比和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5.【精析】A老谋深算是指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说明人办事精明老练。这种能力是通过后天不断积累形成的,属于晶体智力。

  6.【精析】C卡特尔把智力分为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大;流体智力则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识能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

  7.【精析】B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在其理论中指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8.【精析】B信度是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可信程度),即同一个测验对同一批人多次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量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该问卷在重复调查同一群体学生的情况,每次的结果趋于一致”表明问卷信度高;“调查结果和事实有较大的差距”表明问卷效度低。

  9.【精析】D区分度反映了试题对考生素质的区分情况。区分度高的试题,学习好的学生得分高,学习差的学生得分低;区分度低的试题,学习好和学习差的学生得分相差不大。

  10.【精析】D最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量表。

  11.【精析】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改用离差智商来衡量人们的智力水平,其计算公式为:IQ=100+15Z,Z=(X-X)/SD。

  12.【精析】A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前提。

  13.【精析】D“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为人长大后的行为活动多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代,反映的是早期经验对人发展的影响。

  14.【精析】B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提出“施用累能”,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也就是说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的,说明了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15.【精析】B幼儿出生后的第一年,身体的质量和身长的增加很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并渐趋稳定,到青春期生长速度又明显加快,是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

  16.【精析】D12岁左右初中生心脏质量达到出生时的12倍,到15岁时接近成人水平。

  17.【精析】D青少年生理上成熟的标志是性成熟。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成熟,男子开始出现梦遗,女子开始出现月经。

  18.【精析】B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9.【精析】A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教育必须顺应这些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同知识适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将任何知识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违背了个体发展的阶段性。

  20.【精析】B题中所说的是心理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特征。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种发展顺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个体身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21.【精析】C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题干所述为个体心理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

  22.【精析】D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指个体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是千差万别的。题干表述体现的是思维发展速度上的不同,是个体差异性的表现。

  23.【精析】A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

  24.【精析】A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25.【精析】B少年期是个体身心飞跃发展的时期,又被称为“危险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26.【精析】A性心理是指有关性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性意识、性情感、性观念以及性适应等。健康的性心理是指上述各方面既符合社会文化的道德规范,又有利于自己健康的心理状态。

  27.【精析】C中学生异性交往利大于弊,但应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注意交往的场所和方式,保持自然适度,同时要留有余地。

  二、辨析题

  1.【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而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的学习进度。知识的多少不能决定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高分低能”现象可以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一个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来判断能力的大小,但并不能说明能力与知识无关。

  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但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的发展比知识获得、技能掌握要慢得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表现为逐渐形成、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一个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来判断能力的大小。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加德纳所提出的八种智力是:

  (1)语言智能。指对声音、节奏、单词的意思和语言的不同功能的敏感性。

  (2)逻辑—数学智能。指能有效地运用数字、推理和假设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指能以三维空间的方式思考,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

  (4)音乐智能。指感受、辨别、欣赏、改变、表达或创作音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个人对音乐美感反映出的包含节奏、音准、音色和旋律在内的感知度,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5)肢体—动觉智能(运动智能)。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6)人际交往智能(社交智能)。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7)内省智能(自知智能)。指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意识察觉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

  (8)自然观察智能。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能力。

  2.【参考答案】(1)遗传与营养。(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能动性。

  3.【参考答案】(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不均衡性)。(4)个体差异性。

  查看本书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