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指南

> 第三节教学实施

第三节教学实施

2020-12-01 10:46:52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7863 编辑: 苏老师

库课网校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答案已发布,本文所发布的章节答案为第三节:教学实施(刷题三)。

  第三节 教 学 实 施

  刷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综合课是指一节课内完成两种以上的教学任务的课。题干中的李老师在一堂课上完成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等多项教学任务,因此属于综合课。

  2.【精析】A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题干中的罗老师播放视频的行为即贯彻的是直观性原则。

  3.【精析】B张老师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丰富学生的知识,运用了语言直观,遵循了直观性原则。

  4.【精析】C“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均表达的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等级、次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5.【精析】B题干大意是:西邻公有五个孩子,一个朴实,一个聪敏,一个盲人,一个驼背,一个跛脚。西邻公让朴实的务农、聪敏的经商、瞎眼的算命、驼背的搓麻、跛脚的纺纱。如此,大家各展其长,各有所成,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6.【精析】B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王老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遵循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7.【精析】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王老师讲解了岳飞的事迹,赞扬了岳飞的爱国精神,使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8.【精析】C苏格拉底问答法又称“产婆术”,由讽刺、助产术、定义等组成,这一过程主要体现谈话法的运用。

  9.【精析】D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和示范性操作实验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题干中,张老师向学生展示分子模型和挂图以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这采用的是演示法。

  10.【精析】C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和示范性操作实验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题干中,陈老师通过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明白“二氧化碳性质”,即属于演示法。

  11.【精析】D实习作业法又称为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获得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地理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

  12.【精析】C暗示教学法是洛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是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被称为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

  13.【精析】A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是由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14.【精析】C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张“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代表人物是罗杰斯。题干所述的即是非指导性教学。

  二、辨析题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所谓直观教学,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和已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①钻研教材(备教材)。②了解学生(备学生)。③设计教法(备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①学期(学年)教学计划。②单元(课题)计划。③课时计划(教案)。

  2.【参考答案】(1)从教师教的方面看,基本标准有:①教学目标明确。②教学内容准确。③教学结构合理。④教学方法适当。⑤语言艺术。⑥板书有序。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

  (2)从学生学的方面看,基本标准有:①注意力集中。②思维活跃。③积极参与。④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3.【参考答案】(1)备课。(2)上课。(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参考答案】(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2)贯彻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①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学生对她的评价很一般。

  ②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却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

  ③从效能感角度看,没能及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说明其自我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等。

  (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①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②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⑤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等。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参考答案】(1)周老师贯彻了启发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直观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分析如下:

  ①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②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材料中,周老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使其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周老师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均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体现了量力性原则。

  ③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材料中,周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④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材料中,周老师通过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⑤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材料中,周老师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参考答案】(1)张老师采用了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和讨论法。

  ①谈话法亦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如张老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萝卜在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和探求新知识。

  ②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或材料,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变化情况,以获得知识、培养操作能力的方法。如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亲身感受被浓盐水和清水浸泡后萝卜的变化。

  ③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和通过示范性操作实验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如张老师通过示意图展示实验结果,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

  ④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补充或争论,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的方法。如张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怎么做?”让学生集思广益。

  (2)张老师运用了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材料中,张老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直观感知实验过程与结果,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②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张老师在讲解“植物吸水”这一知识时,并没有直接向学生讲植物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在什么情况下失水,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去探讨,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③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中,张老师让学生先实验、再总结理论,后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系统地进行教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材料中,张老师引导学生用植物吸水的原理去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提问学生“为什么盐碱地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怎么做?”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4.【参考答案】(1)主要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深化。

  (2)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求如下: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5.【参考答案】材料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我”通过“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语义的作用吗?”这一问题来启发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思考。这一处理方式不仅维持了课堂纪律,还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成功地引导到课堂教学中去,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材料中的“我”在被学生用恶作剧般的提问为难时,不但合理地控制了情绪,而且结合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容易感兴趣的“cock(公鸡),hen(母鸡),chicken(小鸡)”出发,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单词的读写到中外词语的比较,再到不同语气表达不同的深层含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使学生掌握了本堂课的基础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

  (4)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材料中的“我”在开展教学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利用心理学上的忽视原理对顽皮男孩的恶作剧行为进行了矫正。从“同学们屏神静气地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可以看出,本堂课的思想教育非常成功。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D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2.【精析】A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3.【精析】D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4.【精析】A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5.【精析】B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6.【精析】D课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①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②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③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和复习课。

  7.【精析】B教师使用演示法向学生展示燃烧现象,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可知,该课堂属于演示课。

  8.【精析】C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其中,讲授新教材是一节课的核心环节(最基本的部分),组织教学则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直到下课。

  9.【精析】B上好课最根本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

  10.【精析】A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11.【精析】B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之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其目的在于因材施教以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个别教育与指导。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

  12.【精析】A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由平时考查和考试组成。

  13.【精析】D学生学业成绩检查中的平时考查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等。考试和平时考查是常用的学业成绩检查的两大方式。

  14.【精析】C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题干中夸美纽斯强调的正是直观性原则。

  15.【精析】A演示法是以直观感知为主要形式,目的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演示法的运用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16.【精析】B“闻之不若见之”强调学生的直观感知,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17.【精析】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告诉学生。这句话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18.【精析】A“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

  19.【精析】A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就在于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比较准确全面地掌握知识。

  20.【精析】D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相一致,均强调启发性。A项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B项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C项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21.【精析】B采用巩固性教学原则的一个要求就是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题干中英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单三的变化规则”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内容,这就是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典型体现。

  22.【精析】D“学而时习之”是说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它,“温故而知新”是说复习旧知识会有新的收获,都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23.【精析】B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体现了记忆知识技能的方法,即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24.【精析】A“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的意思是:流水这种东西,不填满地上的那些坎坎洼洼,它是不会前进的。该观点在教学中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

  25.【精析】A题干该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那么远;没有小河流的汇聚,就形成不了大江大海。这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26.【精析】B循序渐进原则,也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题干的描述符合系统性原则,即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7.【精析】B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的松树和牡丹的例子就是用来说明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8.【精析】B“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的意思是:施行教育,必须依据个人的不同资质和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资质和才能小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质和才能大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这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9.【精析】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30.【精析】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正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

  31.【精析】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指学习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2.【精析】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A项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33.【精析】C就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墨子主张教师应当量力施教,要“深、浅、益、尊”。故体现了量力性原则。

  34.【精析】D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5.【精析】B“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的意思是:聪明的人按自己的力量达到最大的能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这体现了量力性的教学原则。

  36.【精析】D题干中的曹老师不仅讲授知识,还介绍祖冲之的卓越贡献,显示了曹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思想教育,遵循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37.【精析】B科学性和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体现了我国教育的根本方向。

  38.【精析】A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也有其合理性,我们要辩证地对待它,而不是取而代之。

  39.【精析】A讲授法是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以语言为主要媒介,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

  40.【精析】B在世界范围内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41.【精析】A讲授法是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42.【精析】D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有机结合到教学内容中的一种讲授方式。通常是一边读一边讲,以讲导读,以读助讲,讲不离文,讲读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

  43.【精析】D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多用于中学高年级和大学的教学活动中。

  44.【精析】D讲授法是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方法。它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连贯的知识,便于教师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讲授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位置,故不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45.【精析】C谈话法亦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

  46.【精析】B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补充或争论,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的方法。题干中的两句话均强调的是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彼此发表意见、见解等,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讨论法。

  47.【精析】B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课外读物,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认识、培养读书能力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籍两个方面。

  48.【精析】D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均属于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49.【精析】B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和通过示范性操作实验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

  50.【精析】B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和通过示范性操作实验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补充或争论,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蚕宝宝属于演示法,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属于讨论法。

  51.【精析】A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

  52.【精析】A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到红军长征中的战斗遗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即属于参观法。

  53.【精析】D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实物、直观教具的演示或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要形式,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这类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

  54.【精析】B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课堂或课外作业,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55.【精析】D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或材料,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变化情况,以获得知识、培养操作能力的方法。由题干可知,学生是在常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操作的主体是学生,体现了对实验法的运用。

  56.【精析】C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获得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实习作业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题干所述即属于数学课的测量练习。

  57.【精析】D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获得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题干所述即为实习作业法(实习法)的概念。

  58.【精析】B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获得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实习作业法的实践性、独立性、创造性都很强,能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9.【精析】A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实践活动法。参观法属于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

  60.【精析】A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上课如同游戏、表演,使理智与情感统一、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收信息。

  61.【精析】B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30年教学实践基础上创立了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62.【精析】D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63.【精析】D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

  64.【精析】C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清末的京师同文馆(1862年)。

  65.【精析】B班级授课制是一种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其优点主要表现在能够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66.【精析】B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包括:①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②按课教学。③按时授课。B项属于外部分组教学的特点。

  67.【精析】D班级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中小学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68.【精析】C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

  69.【精析】B古代教学一般采用个别教学组织形式。

  70.【精析】B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它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通常需要有关现场人员的参加。

  71.【精析】D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72.【精析】D外部分组是指学校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习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

  73.【精析】B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分组。

  74.【精析】B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兴趣,自行组成以生活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学生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75.【精析】B设计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自学。它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兴趣,自行组成以生活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计教学法的主要缺陷是忽视系统知识,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困难很多,难以落实。

  76.【精析】B道尔顿制又称“契约式教育”,由美国教育实验家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

  77.【精析】D题干描述的是道尔顿制的主张,道尔顿制注重学生自学与独立完成作业。

  78.【精析】D特朗普制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79.【精析】C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导生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以班级为基础,但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先把教学内容教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也就是“导生”去教年幼的或成绩较差的学生。

  80.【精析】B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导生制,是由英国人贝尔和兰卡斯特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首创的教学组织形式。

  81.【精析】A文纳特卡制是美国华虚鹏于1919年在芝加哥市郊文纳特卡镇公立学校实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82.【精析】A程序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把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过程程序化,对学生按程序进行独立的、个别化的教学。其特点是哪怕是最困难的课,以小步子呈现,学生也能以自己的速度学习。

  83.【精析】D发现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和改造,使学生智力获得发展。

  84.【精析】B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该模式主张教学应该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帮助以及额外的学习时间,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故题干所述为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观点。

  85.【精析】B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①定向(教学目标)。②单元掌握。③形成性测验。④终结性测验。

  86.【精析】A“范例教学”主张选取蕴含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范例的研究,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认识到实践理解、掌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原理的模式。

  87.【精析】B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抛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88.【精析】C在信息化环境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或家里预先通过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课堂上师生开展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也即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二、辨析题

  1.【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不能将两者等同。

  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因此,讲授法既可以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复式教学保持了班级授课制的一切本质特征,与班级授课制不同的是,教师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级学生的活动。复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复式教学组织得好,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往往更强。

  4.【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固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分组教学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充分了解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3)尊重学生的差异。(4)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5)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参考答案】(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要讲究提问艺术,善于启发诱导。(3)要做好归纳、小结。

  四、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不好。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循序渐进原则,也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材料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材料中,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都有什么强项?”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与课文原意相对比了,这节课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查看本书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