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找回密码

设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注册领取新人学习津贴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指南

> 教师资格证高频考点:文化素养篇之古代天文历法

教师资格证高频考点:文化素养篇之古代天文历法

2019-09-18 16:00:45 来源: 库课网校 阅读: 1387 编辑: 苏老师

库课网校

  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到来,小编特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师资格证高频考点供大家参考,以下是教师资格证高频考点:文化素养篇之古代天文历法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高频考点:文化素养篇之古代天文历法

  1.先秦时期

  《尚书》 记载了公元前 2137 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 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春秋战国之际,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春秋战国时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 又1/4 天,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比西方早160年。

  春秋时期, 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 613 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星象表。

  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逐步发展完备。

  2.两汉时期

  汉武帝时, 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西汉《汉书·五行志》中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并发明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 1700 多年。

  3.南北朝隋唐时期

  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 365.24231481 天, 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余秒。

  隋唐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 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系统周密, 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他还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现象,比英国人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早了一千多年。

  4.宋元时期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 有利于农事安排。

  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 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 2500 颗。

  1280 年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 ,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 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 年。

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热搜排行

考试指南

优课推荐